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印度「舉重媽媽」羅什妮.桑格萬(Roshni Sangwan)現年70歲,曾因膝蓋關節炎行動困難,醫生建議以運動取代復健。起初,她認為年紀太大、不適合運動,但在兒子鼓勵下,她開始嘗試簡單的伸展;隨著時間推移,她不僅恢復行動力,更愛上健身訓練,如今每天堅持2小時有氧運動,激勵無數人追求健康與自我挑戰。桑格萬認為:
「從簡單的第一步開始,堅持每天,你就能超越想像的自己。」
02
沙烏地阿拉伯教育者曼蘇爾.阿爾─曼蘇爾(Mansour Al-Mansour),多年來在偏遠與資源匱乏的校區任教,他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接觸世界議題。除了課堂教學,他還在酷熱夏季為貧困戶維修冷氣、教導囚犯讀寫能力、協助孤兒。今年,他獲頒全球教師獎(GEMS Education Global Teacher Prize)殊榮。曼蘇爾相信:
「教育不必強勢,它可以柔軟地滋養每顆渴望成長的心。」
03
英國耐力自行車愛好者克里斯.麥奎因(Chris Macqueen),曾在麻風病救助會工作,幫助許多亞洲與非洲患者。今年8月,他參加倫敦-愛丁堡-倫敦自行車耐力賽時,因風暴迫使活動中止,但他沒有放棄,仍按原計畫獨自完成全程950英里挑戰,不僅籌募資金支持麻風病患者,也展現了堅毅與非凡的身心韌性。麥奎因說:
「你的努力不只是為自己,也能為他人帶來希望與改變。」
04
美國運動員納塔莉.格拉博(Natalie Grabow)年輕時熱愛長跑,但直到60歲才首次接觸鐵人三項運動。起初,她只是抱著保持健康的心態,沒想到一練就是20年。今年80歲的她,在夏威夷舉行的世界鐵人三項錦標賽中,以16小時45分26秒完成比賽,成為首位完成80至84歲組賽事的女性選手,創下金氏紀錄。格拉博表示:
「人們會記得你樂觀的態度、臉上的笑容,以及全力以赴的精神。」
05
前日本帕奧代表泳手伊藤真波,在一次車禍中失去右臂,生命與夢想一度陷入低谷。復健時,她看到失去雙腿的人努力打籃球,頓時深受震撼,決定重新出發。她克服尋找義肢和復健的困難,2008年代表日本參加帕奧游泳比賽;她也成功在神戶百年紀念醫院找到工作,成為日本首位配戴義肢的護理師。伊藤真波說:
「每個人生命都有傷口,但只要勇敢向前,就能讓傷痕化為成長的印記。」
06
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老師莫嘉賓,用十年時間帶領學生創作近百件大型彩繪作品,把創意延伸至社區。起初,他以廢棄廣告帆布作為學生的練習媒材,讓學習不受資源限制;隨著經驗累積,他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將彩繪融入公共空間,讓作品進一步與社區對話,不僅美化環境,也讓學生在實作中培養自信。莫嘉賓的理念是:
「教學就是創作,創意無限延伸,學生的成長即是最大的成就與喜悅。」
07
今年甫上任的食藥署署長姜至剛,是少見擁有醫學、毒理與法律三專業的「三刀流署長」。他用科學取代恐慌,用法律建立信任,強調政策不只是規範,而是與民眾站在一起的守護。面對網路食安謠言、藥品流通爭議,他主張透明溝通、科學判斷,讓政策成為信任的橋梁,深刻讓民眾感受到守護健康的堅定力量。姜至剛相信:
「政策不只是規範,而是與民眾站在一起的守護。」
08
黃嘉千從偶像歌手出道,近年在戲劇領域展現多面才華,甚至成為演藝圈少數「三金」入圍藝人。面對老花眼、更年期不適及婚姻問題,她不選擇「和平共處」,而是專注於解決問題。近期她重返舞台,在舞台劇《明星養老院》中飾演昔日紅極一時的明星,演繹人生下半場面對老化、記憶衰退與生活挑戰的心境。黃嘉千認為:
「生活的精采不因年齡減少,而在於如何面對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