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思維 |2025.10.15
67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英國「最強壯祖母」馬丁.巴倫斯(Martine Burrows),年過六旬卻用驚人的意志力與毅力,打破世人對年齡的框架。她年輕時因生活重擔而感到身心俱疲,因此決定走進健身房。原本只是想保持健康,卻意外愛上健力;多年努力下,她不僅練就健美體態,更能硬舉超過自身體重數倍,參加比賽屢獲佳績。巴倫斯說:

「我不是想比別人強,而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02

明昌國際工業公司以鋼製辦公家具起家,但在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只得尋求轉型契機。陳琮仁接任總經理後,發現公司是靠大量人力做事,所有流程都是靠老師傅的腦袋。為打破藩籬,他將老師傅的專業知識,以標準化型式留存下來,並以APP取代紙本工單,讓生產數據即時透明,提升效率與決策精準度。陳琮仁認為:

「敢走出熟悉的道路,才能看見更大的舞台。」



03

印度作家巴努.穆什塔克(Banu Mushtaq)以坎那達語創作聞名,同時也是社會正義議題的倡導者。她的作品向關注女性權益、種姓制度、宗教與社會不平等議題,透過平實卻深刻的筆觸,細膩描寫穆斯林女性在宗教、家庭與社會夾縫中面臨的壓力與掙扎。今年,她以真誠動人的文字榮獲國際布克獎肯定。穆什塔克相信:

「『文字能成為光』,讓人們在黑暗中看見希望。」



04

英國大學生奧雷奧盧.阿德尤拉(Oreoluwa Adeyoola)16歲時因子宮併發症導致視力嚴重受損,由於害怕承認視障,所以不敢求助、隱藏病情,試圖與常人無異。但一次求職失利後,使她勇敢直面障礙,也在職場中屢敗屢起、愈挫愈勇。她將自己的經歷撰寫成文,刊登於《衛報》專欄,以親身故事鼓勵更多身處困境的人。阿德尤拉告訴大家:

「限制或許無法改變,但態度能決定你看待困境的方式。」



05

做為美國百年企業「科勒公司」的第4代傳人,勞拉.科勒(Laura Kohler)沒有選擇安逸的繼承之路,而是投身最艱鉅的永續挑戰——她推動「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願景,開發節水馬桶、節能引擎等創新產品,將企業資源化為守護生命的力量,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受惠。科勒堅信:

「永續的口號,是必須落實在設計、製造與生活方式的每一步。」



06

決心收養孩子並不容易,更遑論是需要長期照護的罕病兒;出於一份無私關懷的愛,讓醫師王杏安毅然選擇成為罕病兒的媽媽。2018年,她接觸到僅兩周大的「柴柴」,原生家庭因無力照顧而讓孩子成醫院小常客。6年來,王杏安不離不棄,把柴柴視如己出,用專業守護他成長;今年,她完成收養手續,讓柴柴擁有一個真正的家。王杏安證明:

「走一條不同的路,也能讓自己與孩子擁有幸福的家。」



07

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是台灣半導體與資訊科技的重要推手。1976年,他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博士畢業後,放棄進入美國科技公司任職,選擇回台加入工研院,開拓台灣科技產業。他秉持「創造長遠價值」信念,激勵年輕人勇於創新、敢於承擔,並帶領團隊推動晶片、資訊與通訊技術發展,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奠定關鍵基礎。史欽泰證明:

「做有價值的事,比追求名利更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08

中國大陸女歌手楊千嬅過去曾擔任護士,日夜面對生死離別的經歷,使她決心追尋歌唱夢。剛出道時,她被稱為「翻版鄭秀文」,但她不願被定型,而是努力開創自己的道路。2000年,她憑《少女的祈禱》一曲走紅,勇奪年度女歌手大獎;2013年,她又以電影《春嬌與志明》奪得金像獎影后,成為「歌影雙后」。楊千嬅說:

「成功不是天賦,而是勇敢堅持、永不言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