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01.
滑板在東京奧運列入正式種類,堀米雄斗為地主留下男子街式滑板金牌,今年在巴黎奧運,他原本一路落後,最後一跳演出戲劇性大逆轉,飆出97.08最高分,一舉從排名第7直竄第1,以0.1分的差距擠下對手,完成2連霸。堀米雄斗表示:
「我想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我也辦得到,我到最後都抱持這樣信念。」
02.
蔡佩津在台東縣豐年國小擔任特教老師期間,她會依個別學生狀況調整,例如:為識字困難的學生提供參考字庫、為閱讀緩慢的學生把題目念出來,藉由這樣的協助,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在班上考到前3名。蔡佩津的理念是:
「不去看見孩子的障礙,而是看見他們的能力,希望孩子可以發現自己是有價值的,而不是沒有產能的人。」
03.
31年前,女兒因為一場車禍被宣告腦死,楊松齡忍住悲痛,將女兒的眼角膜、肝臟、腎臟等6樣器官捐贈出去;後來,親眼看見受贈者重拾健康人生的樣貌後,他決定成為器捐倡議者,去年還獨自騎機車、掛上器捐宣導旗幟,展開環島之旅。楊松齡說:
「只要我還能做,到90歲我都會繼續做下去,只為讓更多人,等到生命奇蹟。」
04.
林靖嵐從小就被診斷為聽覺重度障礙,但熱愛跳舞的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夢想;不僅自己成為舞者,更在2011年成立林靖嵐聽障舞蹈團,專門教聽障人士跳舞;舞蹈團成立之初,許多人不看好、預測很快就會解散,面對這些閒言閒語,林靖嵐表示:
「不要想太多,往前衝,碰到問題就打敗它。」
05.
黃修德還在就讀大學時,就決定肩負保護瀕臨絕種馬來熊的使命,2008年在馬來西亞成立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近26年幾乎以森林為家;今年55歲、身為台灣女婿的他,即便與妻兒長年分隔馬來西亞與台灣兩地,他仍堅持保育理念,黃修德說:
「我要成為馬來熊的聲音,捍衛牠們,確保牠們能繼續生存,而我的最終目標,是要拯救整個森林生態系統。」
06.
演員寇世勳出道近50年,只要答應出演,一定盡心盡力,例如在影集《你好,我是誰》飾演失智症名醫,他做足功課,不只到失智症家庭參訪,也到診間觀摩;不過,只要劇殺青,他就會放空自己,台詞、合作演員的名字等,都不會刻意留在心上,寇世勳笑說:
「很多事其實都不用記,記仇更不用!我覺得不要浪費精力,什麼都記著會太累。」
07.
溫佑君在英國留學時,發現英式庭園裡,栽種各種不同的植物與香草,進而去了解、鑽研,因此愛上植物的香氣;返台後,她一直推廣芳香療法,至今已25年,比起精油,她鼓勵學員觸摸、揉捻、嗅聞植物,體驗原始的芳香能量。溫佑君分享:
「芳香植物就像大自然的抗憂鬱疫苗,可戰勝內心的憂鬱,讓自己的生活變美好。」
08.
眼見「一次用塑膠餐具」對環境造成危害,穆斯塔法.哈塔(Mostafa Khattab)在杜拜創辦友善生態的新創公司「BloomSpoon」,並推出用麥稈製成的環保餐具,還在餐具末端放入種子,只要放入土中,定期澆水、晒太陽就可以發芽,兼顧永續及趣味。哈塔認為:
「我們相信每個小行動都很重要。每個人都可從日常生活中善盡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