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四月八的烏飯節

文/出谷司馬 |2024.05.16
433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農曆四月八日是漢傳佛教的佛誕日,是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誕生而設立的節日。之所以特別強調「漢傳佛教」,是因為南傳佛教多半以陽曆五月的滿月日(通常是農曆的四月十五)為佛誕日。雖然,由於地緣關係,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受到南傳佛教的影響較深,但卻有很多族群會在農曆的四月八日舉辦有意思的活動,所以,「四月八」對中國西南民族而言,即便不是紀念佛誕日,也是當代少數民族很重要的日子。

在過去的專欄中我們曾約略提到四月八對西南民族的重要性,居住在貴州與湘西一帶的苗族會在這天祭祖,並紀念他們的英雄祖先「亞魯王」。而在祭祖的場合中,特別是位於南方的少數民族,都會特別準備一種黑黑的飯食,這種飯一般被稱為「烏米飯」或「烏飯」。烏飯跟我們熟知的紫米飯不同,通常都是就地採集一些具有染色能力的樹葉(例如:杜鵑花科的烏稔樹)與糯米一同蒸熟。蒸熟後的飯就會變成油亮烏黑的顏色,所以被稱為烏飯。

關於烏飯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個版本與我們熟知的「目連救母」有關。相傳目連的母親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目連不忍心母親受苦,想方設法進入地獄給母親送白米飯,豈料每次白飯送到,看守地獄的惡鬼就把飯搶去吃了。於是目連遍尋百草,找到了一種樹葉用來製作烏飯,惡鬼看到烏飯感到噁心,只好留給目連的母親,這樣母親就不會受苦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前不久專欄中提到,楊家將的八妹楊金花送飯給楊文廣的故事:同樣也是因為獄卒搶走了被囚的楊文廣的飯食,靠著楊金花的巧思做了「黑樹葉飯」,才得以順利把飯食送給楊文廣,楊文廣吃了八妹送來的黑樹葉飯後變得力大無窮,掙脫了鎖鍊大破敵軍。雖然故事情節與人物全然不同,但整體故事的母題卻與目連救母的故事極為相似,苗族也因為這個典故而在四月八吃烏飯過節。

中國南方的瑤族也有過烏飯節的習俗,而且也有一段和孝順母親相關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也稱為「木蓮」,不過木蓮是一位女孩。這位木蓮姑娘的母親在高山地區開墾,而她每天得為母親送飯,但因為開荒的人很多,為了避免別人拿錯飯食,木蓮在煮飯的時候放入了會讓米飯變黑的「烏飯草」,讓母親可以順利取得飯食。

從目連救母到楊八妹再到瑤族的木蓮姑娘,縱然流傳的故事不盡相同,卻都以烏飯與四月八相關。而混了樹葉蒸煮的烏飯雖然看起來顏色不討喜,據說卻具有不少有益身體的療效,或許不到讓楊文廣那樣力大無窮,也能達到提神開胃的功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提到,取「南燭樹」的葉子搗碎,浸水取汁來蒸煮糯米,所成的「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而且還能「益氣力而延年不衰」。看來,烏飯不僅是過節的必備食物,還是能夠強身的健康食品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