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家屋裡的火塘與鐵三角。(攝於二○一○年)圖/出谷司馬
文/出谷司馬
受到地形與海拔的影響,中國大陸西南的冬天是很寒冷的。為了因應嚴寒氣候,大部分西南少數民族的家屋中,都可以看到「火塘」的設計,而且上面總有一個三隻腳的圓框鐵三角。這個常見的火塘與鐵三角不只是簡單的炊煮設備,更是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群的核心,是兼具了物質與精神層面的家庭必備品。
在苗族、彝族、納西族、傈僳族、佤族、藏族等多個民族的傳統家屋內,火塘是人們聚集、煮食、取暖、敬神的重要場所,而鐵三角則是火塘上的關鍵炊具。火塘常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家屋內最重要的構造,通常位於房屋中央或主要的活動空間內。
火塘的形製與建材不一,有的用泥土,有的用石頭或木框圍成一個固定的爐灶。而鐵三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三腳的圓形鐵架,用來支撐鍋具,讓火塘裡的火加熱食材或煮水,是日常飲食場所中常見的器具。
寒冷冬季,火塘的火大多持續燃燒著以維持屋內的溫暖,一家人圍坐在火塘四周,既能烤火取暖又能閒話家常,甚至交流村寨資訊。對許多高海拔地區的民族來說,火塘不僅提供熱量,還能去除屋內溼氣,使房屋更加溫暖、乾燥。
西南民族每天的生活從火塘開始,也在火塘邊結束。有時,長輩會在火塘邊講述族群故事與家族歷史;晚飯後,村寨中的人們也常彼此串門、圍坐在火塘邊聊天,就像台灣常見的廟口廣場一樣。因此,火塘可以說是西南民族資訊交換的場所。
火塘的火種,具有代代相傳的象徵意義,位於雲南的怒族,甚至視其為祖先靈魂的所在地;有的族群則會以此預表家族的延續與持續興旺。所以,火塘往往也是生命禮儀中「成年禮」的重要場域。
以納西族為例,十三歲代表從少男、少女的階段成為大人,此時,家中長輩會在火塘旁為他們舉行成年禮。火塘邊有兩個柱子,分別為左邊的「男柱」和右邊的「女柱」。男性成年禮又叫做「穿褲子禮」,一般在男柱下舉行,由舅舅協助;女性的成年禮則是在女柱下舉行,稱為「穿裙子禮」,由母親操作。這也反映出納西族偏向母系社會的習俗。
進行成年禮的孩子,必須先淨身沐浴,然後裸身站在火塘邊的男、女柱下,腳上踩豬膘和糧袋(所以納西族的成年禮又稱為「踩豬膘」)。長輩會幫忙孩子穿上成年的衣裳,著裝完畢後再致贈禮物給他們;接著進行祭祖、祭神等儀式,最後延請東巴祭司給予祝福。至此,在火塘邊舉行的生命禮儀才算完成。
至於火塘上的鐵三角,因三隻腳穩固地插在地上,象徵著生活的穩定與平安。對傈僳族來說,鐵三角甚至就是家庭的保護神,因此火塘也像是保護神親自降臨的所在;彝族甚至不能容許火塘裡的火熄滅,以此代表家族生生不息。
由此可見,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家屋中的火塘與鐵三角,不僅是一種實用的炊具,更是家庭、社會與文化的象徵。從煮食、取暖到舉行重要儀式,火塘承載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信仰;鐵三角則以其穩固的支撐,象徵家族安定的力量。
即便隨著時代的進步,電暖器與瓦斯爐已漸漸取代了火塘與鐵三角,但是因為文化與信仰上的象徵意義,仍是西南少數民族家屋裡不可或缺的必備家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