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職場最前線】職場跨文化 沒關係其實有關係 文/Sunny |2024.03.09 語音朗讀 12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圖/123RF不論顯性或隱性的職場文化衝突,都有礙團隊合作。圖/123RF與其帶著偏見看待他人,不如放開心胸接納與學習。圖/123RF 文/Sunny愈來愈多辦公室有來自不同國度及文化、不同背景或信仰……的人齊聚一堂,在共事過程中,如果每個人都堅持採用自己習慣的觀念和做法各行其是,辦公室的工作夥伴,將難以捐棄成見、和諧共生,績效也必然大打折扣。光是在台灣職場,就經常可見到跨文化衝突案例,舉實例如下:「沒關係」其實有關係一位剛到台灣任職的德國人,在某次會議上,使用在德國職場認為是「誠實」和「有效」的溝通方式,對一個台灣同事提出一些直接批評。然而,他的台灣同事卻覺得受到了冒犯和羞辱,雖然台灣同事口頭上回應說:「沒關係,算啦」,但其實心理的OS卻是非常不滿和生氣,也暗暗打定主意:日後盡量避免和對方合作。千萬別隨便「開玩笑」一位在台工作的澳洲人,在與台灣同事交談時,使用了一些幽默和自嘲的語言,試圖緩和氣氛和建立親密感。然而,台灣人卻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既不恰當也不尊重人,雖然澳洲人解釋「我只是開玩笑!」但台灣人還是覺得「沒面子」,也覺得對方很失禮。亞洲人不會「隨便坐」某美商公司在向一位中國買家銷售高端技術產品時,因安排會議室座位時,沒有考慮到中國人對階級和禮節的重視,加上宴客時隨意安排座位,讓中國買家感到不被尊重,最終導致合作破局。「不了解」產生的衝突近幾十年來台灣相當依賴外籍移工在製造業、電子業、家庭服務、漁業、農業等領域的服務與付出,但卻相對忽視移工的權利和尊嚴,甚至不時有侵犯身體的案例發生,或移工面臨著惡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如不能休假、宿舍擁擠不堪、高強度和高危險的工作未受到良好保護、語言障礙和職場溝通困難等等都是問題,不僅影響移工身心健康,也可能引發和移工和台灣居民的不信任關係和職場衝突。兩岸文化衝突仍存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存在著歷史、政治和社會的分歧,也有著文化及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尤其在職場文化體現上,不論管理風格、決策過程、溝通方式、工作態度等方面都有差異。所以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時,如果直接套用台灣的管理模式,可能會遭到中國大陸員工反感或抵制,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或合作失敗。不同宗教政黨間互斥雖然一般台灣職場較少因不同宗教、教派引發跨文化衝突,但多多少少會因為支持或喜好不同政黨(候選人)而形成小團體或發抒歧異言論,影響合力協作及工作績效。其實職場本是展現專業、奉獻才能及勞力的場域,切勿因個人的傾向和好惡,讓工作場所變成互相厭惡排斥的修羅場。 化歧異衝突為互相學習辦公室中同時有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應如何避免文化誤解,減少文化衝突,導致「典型文化交流失敗」情況發生? 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消除原有的陌生和偏見(甚至是歧視),增加彼此了解和接納,透過組織力量建立彼此合作、協力創造的機制,達到能相互學習、激發彼此潛能的團隊精神。建議可以採用以下作法:提升自我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也可能有一些無意識的偏見或刻板印象。提升自我意識,多了解自身的價值觀和行事風格,可以幫助理解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和信念。同時,也能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著某些偏見,或對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應努力嘗試改變,並減少自己對其他文化的歧見。促進包容性應有意識的促進或建立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工作環境,讓每個人都感到受到尊重和有歸屬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使團隊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包容性」也意味著要尊重和欣賞不同文化的觀點和貢獻,而不是去強調或放大「差異性」或「階層差」。採用有效溝通技巧溝通是避免文化衝突的關鍵。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使用清晰、簡潔和具體的語言進行溝通,避免使用模糊、抽象或含糊不清的詞彙,並時時確認對方是否理解和感受。當合作過程進度卡關時,應多傾聽對方的需求和換位思考,避免對他人的想法或行為,做出假設或概括性的推測。當發生任何困惑或歧義時,宜直接提出問題澄清,並積極傾聽對方的回答。以尊重和誠實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盡量使用「我」而不是「你」的陳述方式來尋求共同點,以便有效的解決問題。學習異文化特徵和規範了解不同文化間在職場場域的時間觀、權力分配不平等、個人主義/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避、長期/短期導向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和理解文化衝突產生的可能因素,方能適應不同文化的工作方式和對彼此的期望。合適的衝突解決風格根據不同情境和目標,選擇最合適的衝突解決風格,滿足有爭議雙方的利益。必要時,雙方都需要做出一些讓步,以妥協的方式來解決衝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每一種文化之所以能傳承下來,必有其精采、獨到、優秀之處,利用文化多樣性作為學習和創新的源泉,無疑是對企業最有利的事。透過尋求別人的反饋,可以更好的了解如何改進工作或與他人的合作關係。並且可以適時和同事分享自己的見解或給予建議,利用機會了解他人是如何完成相同的事情。要能做到欣賞每個人為團隊帶來的不同觀點和技能貢獻,以及學習同事如何提高工作質量的方法和創造力,藉以自我提升能力。總而言之,如果企業主管可以有效協調、管理跨文化間員工的文化衝突,文化衝突反而可以成為組織學習、成長和創新的機會;相對的,如果不能妥善化解辦公室中跨文化間的衝突,將導致員工不能合作、長期內耗,內部矛盾不斷,嚴重阻礙企業前進的腳步。(本文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前一篇文章 潛在偏見 才是企業缺工元兇 下一篇文章 AI 未來終將成為職場夥伴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各大金控 校園徵才合計4萬人裝忙的時代結束 擁抱AI 展現價值業務力 AI也取代不了的技能【國際職場面面觀】綠色永續環境求才若渴 作者其他文章【國際職場面面觀】綠色永續環境求才若渴巴西先生何明嘉 用愛勇敢向前行【善用 Gap Year 】把握良機自我突破與職場生力軍的另類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