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物36】 歐姬芙 神來之筆 點亮大千世界 文/楊慧莉 |2023.11.11 語音朗讀 8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歐姬芙的作品《散熱器大廈》從低視角描繪紐約的高樓大廈,傳達高樓建築帶給觀者的壓迫感。圖/Sartle歐姬芙的《曼陀羅草/白花1號》在2014年的紐約蘇富比拍出4440萬美金的天價。巨大的花形要人仔細觀看,體驗身邊事物的美好。圖/RFI歐姬芙與陶藝家漢密爾頓發展出亦師亦友關係。圖/Revista ESTILO圖/Britannica草間彌生(左)曾寫信給歐姬芙(右),尋求藝術發展上的建言。圖/Fahrenheit Magazine歐姬芙的作品展現物體本質的力與美。圖/Tallenge Store 文/楊慧莉「一花一世界」,現代人忙於眼前事,往往忽視周遭俯拾皆是的美麗事物。但,被視為「美國現代藝術之母」的歐姬芙看見了,她將萬物之美盡收眼底,透過畫筆和顏色,重現大千世界本質之美……求仁得仁腳踏實地功成名就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 1887-1986)是二十世紀知名藝術家,對於美國現代藝術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擁有「美國現代藝術之母」的美譽。在女力不發達、女性藝術家猶如鳳毛麟角的二十世紀初,她是如何嶄露頭角,最後在人類藝術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成長與藝術發跡歐姬芙出身農家子弟,在七個手足中排行老二。受到母親的鼓勵,她很小就跟當地的藝術家學水彩。高中畢業前,她就決定要當一名藝術家。她先到芝加哥藝術學院修習一年,接著又入學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學習傳統繪畫技法,畢業時還以畫作《無題》獲頒「威廉‧梅里特‧蔡斯靜物獎」。不過,在四年接觸和研讀畫家和藝術教育者道爾(Arthur Wesley Dow)的革命性理念後,歐姬芙的藝術創作方向產生很大的改變。道爾以詩意性的景觀畫作和研究植物的細部見稱,不看重寫實畫法,偏好情感和精神性的表達方式。他對顏色和線條的表達概念啟發了歐姬芙的創作。在完成學業後,歐姬芙有多年時間任教於德州和南加州。期間,她用兩年時間實驗抽象畫。透過一系列抽象炭筆素描,她發展出一套個人語言,可以更佳表現她的情感和想法。後來,歐姬芙寄送了部分極抽象的作品給紐約的一個朋友,朋友把作品拿給史蒂格利茲(Alfred Stieglitz)看。當時,史蒂格利茲是知名攝影師、藝術品經銷商,也經營畫廊。他看出歐姬芙的潛力,在未經畫作主人的同意,將作品放在自己的畫廊展出。儘管一開始有些齟齬,史蒂格利茲終究是第一位展出歐姬芙作品的人。兩人關係也逐漸升溫,從工作夥伴發展成伴侶。儘管過程中歷經不少波折,但兩人不管是否在彼此身邊,都保持著書信溝通的方式。登峰造極與晚年上個世紀二○年代中期,歐姬芙已是美國最重要和最成功的畫家之一,主要以她那些象徵美國現代主義的紐約高樓畫作,以及那些繪畫手法極犀利的花朵作品見稱。一九二九年夏天,歐姬芙首次踏上新墨西哥州北方之旅。那裡荒涼的景觀和當地美國原住民和西班牙文化給歐姬芙的藝術帶來新的方向。之後,有將近二十年的夏天,她在新墨西哥州生活和工作。一九四九年,在史蒂格利茲去世後的三年,她讓新墨西哥州成為她永遠的家,而她在此地的創作剛好搭上當時的氛圍。有一群美國現代主義者對區域景致愈來愈有興趣,他們正尋找一個看待美國的獨特視角。五○年代,歐姬芙展開海外旅遊,描繪沿途所見到的壯觀景致,包括秘魯的山峰和日本的富士山。七十三歲時,她開啟新的主題:鳥瞰雲朵和天空。八十五歲時,她罹患黃斑部病變,視力漸失,獨力畫下最後一幅畫作。然而,歐姬芙並未因此降低創作的意願。一九七七年,已高齡九十的她說,「我還是看得到我想畫的東西,想創作的東西都在。」後來,幾近全盲時,她靠著幾位助手的幫忙,持續創作。在那些作品中,她靠著自己的記憶和鮮活的想像力畫下自己喜歡的主題。一九八六年,她壽終正寢於新墨西哥州的首府聖達菲,享耆壽九十八。有分量的藝術家綜觀其一生,歐姬芙花了大半生在創作,對美國現代主義發展貢獻良多。作為具有開拓性的女性藝術家,她也對一些女性主義藝術家發揮極大影響力,那些藝術家在其作品中看見女性意象,即便歐姬芙並不認同那些「意有所指」的作品解讀。她會採用其他藝術家的技法,但她不遵循任何特殊藝術運動。歐姬芙的作畫方式以系列呈現,她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技法畫出她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於是,有些作品巨細靡遺,有些則去蕪存菁,只專注於形狀和顏色,但都充滿了力與美。儘管在世時,歐姬芙的花朵已受到熱烈追捧,但她絕對想像不到自己在四十五歲時創作的《曼陀羅草/白花1號》,會創下有史以來女性藝術家的拍賣紀錄 ,在二○一四年的紐約蘇富比拍出四千四百四十萬美金的天價。至此,歐姬芙不僅如其所願,成為一位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作品價值與日俱增的藝術家。物我交融用心過活楚楚動人作為一名藝術家,歐姬芙忠於自己的感受,畫出她所看到的世界。她說,「我必須為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另創一個對等世界,而非只是複製這個世界。」換句話說,其繪畫世界是藝術家個人的真情流露。事實上,「真」是其一生的處世風格。有為有守做自己歐姬芙認真做自己,無視流言蜚語;真性情,讓她畫其所愛、為所當為,完全不在乎外界的批評和眼光。曾經,有許多粉絲和旅人當起不速之客,莫名闖進她在新墨西哥州遺世獨立的幽靈農場(Ghost Ranch),想一睹大師風采,都被她辭退。據說,大畫家畢卡索也曾求見,亦被她拒絕。然而,她並非不近人情,熱情回應了當時尚未站穩藝術腳步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尋求建言的信函,讓草間彌生好生感動,認為是歐姬芙給了她前往紐約發展的勇氣。晚年,歐姬芙享受獨居和旅遊,且善用每一天活到老學到老,並隨緣隨分,迎來一段忘年之交。一九七四年,已八十七歲的她,接觸了一個全新的媒材:陶瓷,這種可觸摸的形式有利於視力已漸失的她,也讓她再度體驗學習全新事物的快感。促成這段經歷的人是她後來結識的陶藝家漢密爾頓(Juan Hamilton)。忘年之交的美意起初,漢密爾頓跟著朋友造訪歐姬芙,這位朋友也是藝術家的水管工,但歐姬芙無心接見。幾個月後的一個早晨,漢密爾頓為了求職二度造訪,歐姬芙問他有沒有打包貨櫃箱的經驗後便獲得錄用。之後,他開始協助她打理一些文書工作和家務。在朝夕相處後,兩人從主顧關係發展成為密友,漢密爾頓也開始教歐姬芙陶藝,歐姬芙亦學得很認真。這段亦師亦友的關係,歐姬芙自己也始料未及,「我不想活在人群中,這件事最讓我疲累。」藝術家辭世前,將她多數的藝術作品、家產都留給漢密爾頓。後來,漢密爾頓挑選部分,捐給位於聖達菲的「歐姬芙博物館」(Georgia O’Keeffe Museum)。「歐姬芙博物館」是美國第一間為女性藝術家專設的美術館,其中的研究中心提供美國現代藝術的研究學者一大筆獎學金。託漢密爾頓的福,現在去此博物館,可以看到歐姬芙的多件作品,衣物、畫筆等個人私有物,以及跟藝術家的人生和時代有關的重要文件和照片。在捐出歐姬芙的部分收藏時,漢密爾頓表示,「多年來能幫忙照顧這些物件,是很大的特權,但現在該把機會留給他人,讓大家也能一起從這些資產中受益,希望它們能啟發無數後進,一如它們長久以來啟發我。」分享一花一世界歐姬芙一生活得踏實。她認真以對自己的人生,努力活出生命的神髓,一如其作品展現的純淨,也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力。她的作品除了反映當時的文化思惟,最重要的是映照出她的人生態度和心境。舉例而言,作品《散熱器大廈》(Radiator Building, Night)從低視角描繪紐約的高樓大廈,傳達高樓建築帶給觀者的壓迫感;作品《牛頭骨:紅、白、藍》(Cow's Skull: Red, White, and Blue)則捕捉了牛骨的本質,影射生命的短暫。歐姬芙透過作品反映她的哲思,「沒有東西比寫實主義更不真實,太多的細節只會讓人困惑;只有藉由篩選、去蕪和強調,我們才能獲得事物的真義。」而她也始終明白自己的人生需求,「我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當個畫家,而且是用我的方式畫出我所見,畫商或收藏家的想望或品味跟我無關,如果我有小小的成功,那要歸因於此認知。」最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創作的心意,「當你手裡拿了一朵花,仔細觀賞它,當下,那就是你全部的世界。我想把那樣的世界分享給別人。」 前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100】魯德 用歌聲喚醒 人與自然的連結 下一篇文章 【風雲人物49】 驗證碼之父梵阿納 飲水思源 兼善天下 熱門新聞 01社論--撕裂的人心如何縫補2025.07.2402【創作花園】 挑戰養蠶寶寶2025.07.2403旅客需腎臟移植 航空客服員暖心捐贈2025.07.2404【小小詩人】 如果我能變身2025.07.2405走過風景走廊2025.07.2406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7泰柬衝突升溫 釀12死 31傷2025.07.2508【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9林聰明行三好淨三業新書發表 推動三好願景2025.07.2610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2025.07.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Herstory96】作家麥克尼 鼓吹用創造力翻轉亂世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Herstory96】作家麥克尼 鼓吹用創造力翻轉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