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故事】巴爾胡特欄楯浮雕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3.08.27
53726觀看次
字級
欄楯浮雕採用象徵手法,以菩提樹、佛塔與法輪等呈現,而不直接表現佛陀形象。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建於西元前2世紀,印度巽伽王朝時期的巴爾胡特佛塔(Bharhut stūpa) ,是現存最古老的佛教遺址。當考古學家發現這座佛塔時,該塔的覆鉢丘早已崩壞,殘存的東門和部分圍欄被收藏在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

這座古印度佛塔,原址在今印度中央邦薩德納縣城以南約15公里的巴爾胡特。據考古學家調查,原塔磚構,覆灰泥,推測高約20.1公尺,台基直徑約達20.7公尺。外圍欄楯環繞,直徑26.8公尺,由80根高約2.7公尺石柱組成,欄楯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闢有塔門。欄楯與塔身之間的環塔步道寬約3.2公尺,遺址現在僅存高約1公尺的塔身。

 巴爾胡特佛塔遺址東塔門及部分欄楯,目前已移至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復原陳列。圖/微信旃檀精舍

象徵手法 呈現圖案

佛塔欄楯石柱雕刻守護神像,並裝飾圓形或半圓形浮雕,題材包括本生圖、佛傳圖、佛說法圖,及蓮花、藥叉、鹿、象、孔雀等裝飾圖案。欄楯橫桿雕刻採用象徵手法,浮雕有菩提樹、佛塔與法輪等,不直接表現佛陀形象,而代之以法輪、菩提樹、佛塔、蓮座、足印等圖像。

有浮雕內容描述波斯匿王與佛陀第一次見面,這是非常珍貴、難得一見的佛教雕像。此浮雕圖像原為大塔的裝飾鑲嵌板,畫面中央為一棟兩層高的建築物,是佛陀安居時的精舍,下層中央方形台座上置有法輪,象徵佛陀。法輪左右兩側各侍立一脅侍,服飾裝扮一致,台座前兩側二人相對而跪,虔敬合掌,其中一人為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訪佛圖,描述波斯匿王與佛陀第一次見面,是非常珍貴的佛教雕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陀入滅起塔圖,覆鉢形塔身上纏繞多重花環,表示天界諸神持花環來供佛。圖/微信旃檀精舍

欄楯浮雕藝術表徵

巴爾胡特欄楯浮雕遺址的紅砂石圍欄高約2.15公尺,圍欄浮雕題材包括裝飾紋樣、守護神雕像、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裝飾紋樣以各種變形的蓮花圖案為主;守護神雕像具典型印度古代風格,強調正面性,但表情呆板,缺乏動感。

 佛教本生故事浮雕以動物形象為主,充滿人情味,構圖密集緊湊,代表作有〈鹿王本生〉。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教本生故事

佛教本生故事浮雕以刻畫動物形象為主,充滿人情味,構圖密集緊湊,一圖數景,代表作有〈鹿王本生〉等。浮雕佛傳故事以象徵手法表現,例如〈祇園布施〉是以菩提樹、法輪、台座、傘蓋、佛足印、佛塔等象徵圖案表現佛陀的存在,並未出現人形的佛像。

〈供養釋迦牟尼佛〉的浮雕作品,圖案分為三層,下面一層是兩個男人合掌跪立,用鮮花、蓮花供養象徵佛陀的菩提樹台座,台座上方有兩支象徵三寶的旌旗頂。旁邊還有一對男女站著,男人恭敬合掌,女人左手持花束,右手上揚,好像在翩翩起舞。

中間一層是富麗堂皇的樓閣,樓閣前的陽台有石條欄杆;透過裝飾華麗的四道大門,可分別見到四支掛著花鬘的傘蓋。最上層是一棵茂密的菩提樹,樹上豎立著一支掛著花鬘的兩層小傘蓋,兩旁有兩位天神吹著口哨,樹的上空還有兩位長著翅膀的天人。

 巴爾胡特浮雕題材包括佛傳、佛陀說法,及蓮花、藥叉、鹿、象、孔雀等裝飾圖案。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塔遺址藝術特色

巴爾胡特佛塔遺址與桑奇佛塔、布卡拉佛塔,合稱為印度早期佛教藝術佛塔。據說是西元前3世紀阿育王(約269~232BC)在位所建,巽伽王朝(約187~75BC)時期諸國王擴建,西元前2世紀增加欄楯,西元前1世紀增建塔門。

 〈祇園布施〉是以象徵手法表現,以菩提樹、法輪等呈現佛陀,並未出現人形的佛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塔建築與圖像


目前佛塔的覆鉢丘已塌毀,據推測,覆鉢丘以磚砌築,周圍有圓形欄楯圍繞覆鉢丘,欄楯東、南、西、北四方開口,安有雙柱石門。欄楯由三部分構成,下端埋入地中,欄楯之間是橫放的貫石,其橫斷面為梭形,兩端插入欄楯柱側面的卯孔中,欄楯柱頂端架著橫放的笠石。欄楯各部分的主要外露面皆有浮雕,題材有紋飾、人物和敘事場景。

緊靠塔門的欄楯稱為角柱,形制與其他欄楯不同。每個塔門有兩個粗門柱,門柱柱身是四個八角柱合併的樣式,柱身向上是蓮花柱頭,再向上是頂板,板上是兩隻圓雕蹲獅,再向上依次有三根粗大的橫梁架在兩根門柱上,上梁之上立有石刻法輪和三寶章。

浮雕題材有一定布局,在欄楯角柱面上有夜叉、天王和其他人物的高浮雕,也有故事圖。在普通柱和貫石面上有動植物紋飾、佛傳和本生故事。在笠石面上有蓮花圖案和蔓草,其間穿插本生故事。圓幅面的紋飾題材大都是蓮花,橫條幅面紋飾題材是如意蔓,空白區內填補裝飾品、花朵、果實等,而浮雕中的神像題材,有豐收女神、夜叉、豐收樹神、幸福女神等。

 浮雕題材有一定布局,在欄楯角柱面上的有夜叉、天王和其他人物的高浮雕。圖/微信旃檀精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