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怨、有苦悶時,透過閱讀,可排憂解悶。圖/Pexels
《隱地冬天日記:2022/10-12月》,爾雅出版
文/隱地
十二月二十八日(星期三,陰)
「怨」是一個討人厭的字。當你向人抱怨、訴怨的時候,別人未必同情,事後自己想想,也覺得所為何來,想到最後,連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了。
在一個逐漸失去「敬老」的年代裡,老人更忌諱動不動就「怨」。
「怨」不如「怒」。「怒」也未必是一個好字,但事到必要,好好發一次「怒」,只要「怒」得「有理」,至少別人覺得你屬「正義之士」,自此對你敬畏三分,再也不敢隨便看輕你了。
「怨」不同,「怨」是一股腐朽之氣。怨聲一出,親人、朋友都會退避三舍。
心中有氣何處去
可是,「怨」是「心中有氣」,不發出來,有時愈想愈氣,日子難過,到底如何才能消氣。
這時就需要文學和藝術的修養了。
多讀書真的好。書裡有說不盡的人生屈辱的故事,其悲慘程度不知超過你心中苦悶的百十倍,當你知道這世上苦人多,發現別人都忍辱過去了,不忍耐又能如何?
這世上多的是無可奈何之事,歷史的悲慘故事說得完嗎?
天啊,此時你才發現,自己仍屬幸運之人,能存活於世,不應感謝嗎?
(摘自《隱地冬天日記:2022/10-12月》,爾雅出版)
【作者簡介】
隱地
寫過一本書《我的宗教我的廟》,他說:「文學是我的宗教,爾雅是我的廟」,73歲時,他突然醒悟:「時不我與」,於是立即動手寫《遺忘與備忘》,13年來,像敲木魚般完成「年代五書」、《一根線》、《守住美好》和《隱地冬天日記》等20種書,他要成為「文學盛世」的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