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美好】初衷

文/滿觀法師 |2025.07.20
97觀看次
字級
圖/佛光文化出版
有些學生心中的桃花源,是和朋友去公園。(示意圖) 圖/123RF

文/滿觀法師

上完課,江若雪和英文老師呂佩瑩一起到學校附近的素食館用午餐。呂佩瑩是若雪來國光商工教書,第一位由同事而成為好朋友的人。她一副娃娃臉,可愛討喜,身材嬌小豐盈,臉色紅潤,一如她時時綻放的熱情活力。她比若雪早來國光三年,教學認真又活潑,常常聽聞教室傳來英文歌曲帶動唱的聲韻,是位很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佩瑩初見若雪,為她的蒼白柔弱生起我見猶憐之心,就主動認識,不時給予關懷。這家素食館也是佩瑩介紹的,原本擔心她營養不良,勸她開葷吃肉,待得知她是胎裡素,也就不勉強了。

兩人吃完飯回到學校。日間部如果有課,若雪大都會留在學校改作業、備課,直到夜間部下課才回家。

她喜歡這所學校。少了一般高中為考大學而趕進度、拚成績的緊張氣氛。當然,高中、高職名聲或有高下,學生素質或有差異,但是以長遠角度視之,每個人的生命與前途,豈只是「學歷」一欄可定論?

沒有升學的壓力,好學、求知欲強的學生仍會孜孜矻矻用功讀書、努力學習,也有畢業後考上大學的。而只為拿「學歷證明」的,穿上學生制服,也大多自然的會尊師向學。

縱然求學動機不同,空氣中瀰漫的不是嚴肅、緊繃,而是舒緩、自在。

若雪對她任教的三班學生,都打從心底歡喜對待,也是衷心將自己所學傾囊授與。希望中國文化、文學之美能滲入他們的心靈,並蘊育成終生受用的精神內涵與人格素養。

上課,很快樂,最痛苦、最不喜歡的是改作文。她很訝異這些男生小學、國中的國文課是如何學習、如何過關?

不要求他們用字遣詞精準,寫出優美的佳作,但許多人連通順達意都做不到。除了改錯別字,詞、句、段落的挪移、重組、修飾,真是改得紅字、紅線紅得滿篇面目全非!改完自己再讀一遍,如一件衣服剪裁、縫補,勉強可以披上身才放手。

棘手的文章六成,小改三成,真正通篇順暢的不到一成。

三班國文課,每兩周交一篇作文,將近一百位學生,每每費煞心思、絞盡腦汁和一疊「爛文章」奮鬥,她的無明火常常瞬間燒毀耐性及為人師的熱情。

「又在改作文?」佩瑩經過她身邊,看她眉頭緊皺,同情說道:「妳的痛苦時刻!」

「我改到快吐了!」若雪放下筆,疲憊伸個懶腰。

「還好,高中學生不用寫英文作文。」

對拙於使用文字的人,要他寫文章,想必也很痛苦。她覺得應該釋放自己。

她和佩瑩並肩站在走廊。春末時分,稀薄雲層透著溫煦的銀白色陽光。操場另一端,體育老師帶著學生打籃球,奔跑、呼喊,併著球在地上蹦、蹦、蹦的彈跳聲音,好個青春活力迸發的畫面!

若雪望著,心想:這些活潑大男孩,文章寫不好,又如何?

自己從小活動力弱,體能差,籃球投不進籃框,賽跑總是倒數第二名,跳欄,永遠是跑到欄前就停步,不知怎麼跨過去。體育課的成績都是靠老師慈悲加分,才勉強有六十分。還有,學科的英文、數學,一向是她的剋星。沒有語言天分;數學的加減乘除,稍微複雜腦筋就打結,甚至自動關閉。即使現在有了計算機,用手操作年度總成績,算三次,三次的數字都不一樣……

各有所長 彼此尊重

心底細數自己的笨拙。「妳只有中文能力比他們強一些吧。」

佩瑩轉頭,「妳說什麼?」

不自覺冒出這句話,她笑一笑,跟佩瑩分享剛才的所思所悟。

「very good!」佩瑩燦爛笑道:「妳所長,也是我所短。」

從同理心到自我反思,她決定不再為「改作文」而痛苦。「見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我盡力教書,盡力改文章,學生能進步多少,就隨緣吧。」

心情放輕鬆。她想起之前教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作文題目就給:〈我心中的桃花源〉。告訴大家,桃花源可以是地景,也可以是心境,更可以是兩者融合。自認是很好發揮的題目。若不計較文法,不在文字上吹毛求疵,只輕鬆瀏覽內容,也不乏有趣、富創意的文章。

日間部十六、七歲的學生,還沒進入社會,背景單純,他們心中的桃花源,大多是和家人、朋友去公園、海邊郊遊的景色描寫。夜間部學生閱歷多,除景觀描述,會加入與伴侶、孩子的溫馨互動或調皮、搞怪,甚至還寫下食物的味道、懷念等等。

樂見一篇作文喚醒他們心中的美好記憶;自己若只囚在「文字障」裡,想必無法領會吧?

(摘自《人間借路行》,佛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滿觀法師

來自美麗的淨土──花蓮。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1991年依止星雲大師出家。出家前、出家後,唯二的工作都是:教書、編書。現任佛光文化社長兼總編輯。著有散文《靈山不如歸》、《半中歲月》,小說《我從世間來》,以及新詩《窗前佛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