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過客】哈萊恩「白金」傳奇

文/翁台生  |2023.01.16
1199觀看次
字級
礦鹽工廠處理後成品就由船運經薩爾茲河運往薩爾茲堡再轉運各地。圖/陳麗卿
哈萊恩市中心壁畫描繪當年的船運。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鹽的魅力!請來薩爾茲堡附近的哈萊恩( Hallein )!」

久聞奧地利全球最老也最知名的鹽礦值得一探,湊巧歐洲漫遊起點就挑在奧國著名的鹽城哈萊恩,入住的Airbnb名為「鹽埕客棧(The Salt Residence)」,是棟十五世紀老宅,一度改成馬廄,後來轉為鹽倉兼管理處,2021才改建為「鹽埕客棧」。

從客棧外面可以看到山上尖塔下的鹽礦Bad Durrenberg;十九世紀中葉就開始營運;開採的礦石送到薩爾茲河畔的加工廠,由四個大鍋爐處理後,精鹽成品就經由船運順薩爾茲河而下薩爾茲堡,再轉運奧德各地。哈萊恩鹽城靠著源源不斷的「白金(White Gold)」風光過一陣子;一直到1989年鹽礦停止開採,才全力轉型發展觀光。

事實上歐陸採岩鹽已經有七千年歷史,塞爾特人開礦也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百多年,但是真正大規模的開採還是從哈萊恩開始,「白金」不只繁榮了這個山城,沿河而下也造就薩爾茲堡的繁榮昌盛,許多大教堂也靠著鹽礦金主的捐獻,才有了如今傳世的規模。

奧地利山區鹽礦不只一處,包括號稱是全球最美的湖濱小城哈爾斯塔特(Hallstatt )也是座鹽城,只因山光水色太美,遊客反而少去體驗鹽礦的世界。

有點誤打誤撞的挑中哈萊恩鹽埕客棧;七日停留每天上午從客棧開車出門,走遍了德奧邊境的山野風光,走了德國國王湖國家公園;世界最大的冰洞也下去看了,也到過《真善美(Sound of Music)》電影攝製現場追趕跑跳。離開前一天陰雨綿綿,終於收心下鹽礦探個究竟!

採鹽真是辛苦危險的工作,從哈爾斯塔特街頭石雕,到哈萊恩城內石刻,都是重覆刻畫著礦工辛苦的人生;Bad Durrenberg礦場的影片更清楚描繪早期採鹽的風險。只是礦場轉型為觀光產業後,不再只是販賣昔日的悲情,反而透過蹦蹦車進坑、木造滑梯出坑、鹽湖小船奇幻體驗、現代精鹽製作,讓觀光客身臨其境,看得出規畫的用心。

比較有意思的是,開車在哈萊恩山區道路打轉,三不五時手機就傳來跨越國界的溫馨提醒;下到礦坑深處才發現德奧邊界標示一清二楚,原來礦藏有一大片在德國境內,奧地利只是代工,「白金」獲利還得跟德國拆帳。

哈萊恩鹽城的規模不大,我們就拿著地圖,按圖索驥慢慢地走遍小城的地標景點;不再採鹽的鹽城結構逐漸在改變,人口組成十分多元,感覺上外來移民增多,也許是配合觀光發展,我們住「鹽埕客棧」一周,分別在小城吃了義大利海鮮、希臘組合餐、土耳其烤肉餅、印度咖哩飯、越南pho;正宗的奧地利料理反而得開車出城去吃。

餐廳結構在轉型,但是老城的店面沒有太多的變化,一些上百年的糕餅店仍然開著,而且生意還不錯;固定上門喝咖啡吃點心晒太陽的老人不少,看起來跟不上時代的雜貨舖照舊營業,擺出來都像是美國Garage Sale老物品,看不出城裡的人誰會出手,也許是耐心等待疫情過後觀光客回流吧?

哈萊恩七日,我們看到不只是一個「白金」鹽城的興衰起落,也是一個歐洲小城的流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