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塞道夫市中心商業大樓全面草皮植被,可以做為地球村綠化的範例。圖/陳麗卿
杜塞道夫人很喜歡坐在這個遠近馳名的「萊茵長廊」話家常。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站在科隆大教堂廣場,看著一團接一團的觀光客不停地流轉;感覺上這個世界又開始動了起來。
大教堂正門前三組畫世界地圖的土耳其裔畫工團又起勁了;從不同國家來的人多了,打賞自然多了。當然教堂周邊的扒竊集團也開始跟著活絡。
到德國科隆似乎所有活動焦點就只有那座大教堂,高聳偉大得令人感動崇敬;住的旅館就在廣場旁,三天的鐘聲震撼,感覺心靈也受到洗滌;科隆自我定位說能帶給你身心靈滿足(with heart and soul),似乎也沒說錯。
隔壁的德國商業大城杜塞道夫的感覺就沒有那麼沉重;下了火車,「歡迎!用心打交道(Welcome, Heart with Business)」,點明這個商業城市的性格。
杜塞道夫(Düsseldorf )是如今德國唯一保有村莊(dorf )的城市,在地球村中的商業表現確實不同凡響,城市風貌也有其特點,日本商社會選擇在此集中成專區,也許有一點念舊復古,看重這個新都會老村莊的特性。
這個「村莊」風格城市最大的特色就是清新明亮,綠化很有一套。城市居民標榜日子好過,貼心自在。Live close,Feel free.我們逛完市中心徒步區商圈才發現,大棟的商業大樓外牆居然覆蓋草皮,現代化辦公大樓植栽新穎有創意。
杜塞道夫「村民」逛街購物走累了,可以就近在附近公園草皮坐下來歇歇腿,甚至到公園湖濱走兩圈再回來,並無違和之感。那種自在,跟走在科隆的沉重感有很大的不同。
老城區其實不大,但感覺就是親切,似乎想保留老村民期待交流的經驗,杜塞道夫人很喜歡坐下來談天;老城區延伸到萊茵河畔居然有二百六十家餐廳、啤酒屋、冰淇淋店。大家就坐在這個遠近馳名的「萊茵長廊」話家常,談生意,也談出一番不同的城市格局。
杜塞道夫的老市集傳統市場也很有味道,沒有布達佩斯中央市場大,格局跟瑞典斯德哥爾摩市集有些相似;花卉、臘腸、香料皆有可觀,有一攤專賣馬鈴薯,居然有十幾種選擇,令人大開眼界。
出了老城區傳統市集,走到鬧區國王大道市集,一長排大樹下,白色布棚一路展延很有氣質,沒有路邊攤的粗糙感,賣的東西琳瑯滿目,卻是一些不同時代風格的特色商品,彰顯杜塞道夫這個「鄉村」城市貼心的一面。
六月是杜塞道夫傳統的「日本文化節」,可惜我們停留時間不長,希望下回有機會再來體驗這個德國「村莊」城市的日本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