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鈞堯
幸好,不是燒炭。
電影《瓶中美人》女主角燒炭前,以膠帶封住門縫,讓廢氣更快累積,幸好悲劇並未發生。我認定主臥房偶爾充滿的悶燒味,不出自燒炭。燒炭自殺,若有規律,就著實可怕了。
有一天下午,一家人逃也似地離開家。到中庭,正巧岳母來訪,我們說別進去,有人燒東西,客廳、房間都有煙味。我瞧著大樓,堅實的內裡氣管、水管相通,它像一隻大火龍,火花一丁點,就足以喚醒它。在超商盤桓幾小時等煙散,再回家,岳母留下一袋水果人也走了。
煙味似鬼魅,肉眼難以照妖,大樓中煙味引起的不快經常草草了結。
我自行製作傳單,塞進住戶們信箱,但煙味依然可聞,在更多住戶反應後,呼籲的公告也張貼在電梯中,然而,三樓住戶就在告示前,大喇喇一吸一吐,他在一樓出門、我進去,菸味瀰漫。太突然了,我不及出言質疑,但他也看到我的震驚與嫌惡。
住戶們咬定三樓住戶就是元凶,但難以捕煙捉人,他年近六十,中等身高、微胖,一副咖啡框眼鏡讓他在粗獷中略顯斯文,我們打過幾回招呼,交換社區大小事,沒隔幾天巧遇,他裝作不認識我,眼神瞧向他處。
難以猜想是什麼樣的癮頭,讓菸害危及家人以及鄰居,他常做睥睨狀,叛逆模樣依稀訓導處常客,但沒有師長輔導、教官不再訓斥,一個老少年很刻意,在不該抽菸的廁所抽菸,煙霧往上飄,換取住戶抗議以及定期更新的公告。烏煙瘴氣的存在感,一刷再刷,沒有疲意。
有次回家,電梯門快關了,我即時按住,不期而遇三樓鄰居,他一菸一火在手,在我注視下,終於沒有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