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未完成的幸福

文/廖淑儀  |2022.09.18
2837觀看次
字級
《銀河鐵道之夜》 圖/小麥田提供

文/廖淑儀

這本將近一個世紀前(約1927年)的創作,和現今坊間能讀到的奇幻,乃至科幻作品都不相同,素樸的《銀河鐵道之夜》充其量只是藉由一列開往天上的列車,反映出宮澤賢治的生命關懷、人生觀與宇宙觀。如果還有一種無法罷手的翻閱感,我想莫過於是,《銀河鐵道之夜》裡面有一種逼近生命本質的純粹質感,從生活的感受、對生命的好奇,以及和宇宙之間的相互呼應,讀來總可以得到一種沉靜、在淡淡哀傷中卻微微升起的喜悅感。

帶進深不可測境界

然而,在眾多版本中,這本能讓我願意好好讀完的原因,不諱言,的確因為它是漫畫版。漫畫版《銀河鐵道之夜》是畫家增村博在動畫化前1982、1985所畫,有最終形以及初期形(〈布魯嘉尼洛博士篇〉)兩個版本,也是構成本書所在,並呼應宮澤賢治的第四稿與第三稿。最終形的內容是一般坊間出版的版本,也是大眾熟悉的故事範圍,但初期形(〈布魯嘉尼洛博士篇〉)讀起來就像最終形的補充篇。

少了前面天文學課堂的交代,直接切入半人馬祭之夜的探險;後半段增加了布魯嘉尼洛博士和主角喬凡尼的對答,除去了故事的因果交代,反而能聚焦在「銀河鐵道之旅」的所見所聞,以及所啟示的部分。許多景物也加上更細描的分格,彷彿意欲呈現出其美麗、深邃、奇幻,甚至完全不一樣的想像,例如天氣輪之柱、三角標,這些被畫家認為「這到底是什麼啊?」的景物,最終形和初期形中的畫法就完全不同,究竟哪一個更接近宮澤賢治的描寫,其實也沒有答案,然而,可以體會到的是,畫家逐漸不再只是描繪故事,在反覆推敲的過程中,《銀河鐵道之夜》就像宮澤賢治所描寫的「煤袋星雲」(黑洞),彷彿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把畫家慢慢帶進深不可測的境界裡,「再怎麼揉眼睛,也還是看不到任何東西」只能盡可能捉摸、放大經驗裡,對作品、對世界、宇宙的想像。

一部作品歷經四稿

或者說宮澤賢治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如星雲般螺旋的吸引力,因此才會一部歷經四稿,卻未公開傳世的作品,反而成了他的代表作,甚至歷經這麼久的時間,依然令人迷惑、著迷、歎息。

1927年左右的物質世界,是剛進入現代化的社會,在宮澤賢治的描寫下,那樣的夜晚,非常令人著迷。「所有街燈都包裹在蔚藍的冷杉或橡樹枝當中」、「空氣清澄,簡直像水一般流動在道路上或商店內」、「那一帶看起來真的好像人魚之都啊!」文明尚未構成威脅,反而增加了夢幻與超現實之感,把這樣的體會帶入夢中鐵道之旅,銀河就像風一樣,偶爾掀起「若隱若現的紫色波浪」甚至比「氫氣澄澈」、「發出美麗的磷光,一閃一閃的燃燒著」,是難以想像又卻感覺鮮活可觸。

在這樣的深邃裡,鐵道夜車裡充溢的是一種孤獨、哀傷,在死亡與救贖、積極重生之間浪蕩的情懷。缺少朋友的孤獨、對無法挽回的死亡的哀悼、聚散的不忍,犧牲自我、為謀他人幸福的渴望,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與渴望,卻用孩子(書裡是貓)的話單純地表達出來。而前三稿才有的〈布魯嘉尼洛博士篇〉,以現今眼光看來,無疑更是一種對宇宙、時空之謎的揭示:「寬廣的世界無垠敞開,一切歷史皆在眼前」、「你的實驗必須從頭到尾,跨越這些片段的思考才行」、「不過當然了,只處理那個當下也是可以的。」

不管是寄託自己的情感或理想,宮澤賢治始終以童話般的筆觸淡淡的摹寫出來,經由增村博的畫形成具體的時空,即使文字裡的謎面始終存在,卻無損在人們心裡的樣子,反而接續形成了某種迴路,像星河一樣,不停反覆照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