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牛奶大評比 植物奶崛起有理

趙奕寧 |2022.09.13
1760觀看次
字級
關於「豆漿」的健康益處有很多先入之見,先暫時忘記成見,看一看豆漿與牛奶的比較。圖/Unsplash

【記者趙奕寧綜合外電報導】關於「豆漿」的健康益處有很多先入之見,先暫時忘記成見,看一看豆漿與牛奶的比較。豆漿不是乳製品,它不會產生牛奶對身體的影響,對於有乳糖不耐症或不愛喝牛奶的人而言,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事實上,每天攝取1至2份豆漿所提供的營養與牛奶相同,且被認為是安全的食用量。植物奶的興起是最近的趨勢,尤其是豆漿,有著豐富而詳盡的歷史,最早記載於 17 世紀。

對人體影響:蛋白質、乳糖不耐症、癌症

蛋白質

豆漿和牛奶含有幾乎相同數量的完全蛋白質:每100克約含3.5克蛋白質。但豆漿所含的飽和脂肪比牛奶少得多,且不含膽固醇,並具有牛奶沒有的纖維,是人體消化系統所需的物質。

市面上大多數豆漿都含有B12、鈣和碘,因此,豆漿成為補充這些營養素非常有用的來源,尤其B12對人體相當重要。

乳糖不耐症

患有乳糖不耐症者和過敏者無法消化乳糖,「乳糖」即是牛奶中的糖分。若他們食用乳製品,可能會出現腹脹、胃痙攣和腹瀉,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是乳糖導致此類症狀。

在黑人中,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比例約為70%;亞洲比例將近100%。

植物中沒有乳糖,因此改食用豆漿或任何其他植物奶,可緩解此問題。然而,也應留意有些人可能對大豆過敏,症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

植物中沒有乳糖,因此改食用豆漿或任何其他植物奶,可緩解此問題。圖/123RF

癌症

2015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一項分析發現,大量攝入乳製品也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另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大豆可使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20%至30%。

乳製品在癌症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疑問,且證據不斷增加。一項研究發現,與攝入量最少的人相比,攝取全脂牛奶和乳糖最多的人,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增加。另一項研究表示,每天喝1杯牛奶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以英國為例,每年約有32%的乳牛患有乳腺炎,乳腺炎是乳牛乳房的感染,由牠們的生活條件和治療引起,這是乳牛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銷售含有抗生素殘留的牛奶是合法的,只是不能超過最高水平,食用此類產品會導致抗生素耐藥性,但豆漿不含抗生素。

大量攝入乳製品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食用大豆則可使風險降低20%至30%。圖/Pexels

對環境影響:甲烷、土地、水資源

甲烷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分析許多不同食物對氣候的影響,包括牛奶和豆漿。乳牛因為不只會產生甲烷,還因為需要大量土地,所以被認為是糟糕的選擇,它產生的排放量是大豆的3倍多。

研究員約瑟夫·普爾(Joseph Poore)說:「對環境最友善的乳製品,仍比最不永續的豆漿,對地球還不利。」

乳牛不只會產生甲烷,還因為需要大量土地,所以被認為是糟糕的選擇。圖/Unsplash

土地

他針對生產100克蛋白質所需的土地量進行研究,發現牛奶需要超過27平方公尺的土地,大豆約是2平方公尺。

這種不成比例的土地需求,生產動物製品導致森林砍伐,並對野生物種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大豆雖與森林砍伐有關,但事實上,森林往往被肉農夷為平地,大豆農民只是在乳牛吃完所有植被後才進入農地。

雖然這無法讓大豆完全清白,但由於只有7%的大豆被用於製作豆腐和豆漿等人類食品中,因此最大的大豆消費者並非素食者。

事實上,絕大多數大豆都用於養殖動物的飼料,主要用於工廠養殖的雞、豬,以及魚和生產牛奶的乳牛。英國環境法甚至正式承認畜牧業是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

生產動物製品導致森林砍伐,並對野生物種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圖/Unsplash

水資源

一項對全球牛奶供應的研究發現,生產1公升牛奶需要628公升水,豆漿則是28公升,相較之下,豆漿少了22倍多。這十分重要,因為淡水資源變得愈來愈稀缺,且隨著氣候異常,這個問題只會惡化。

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已經生活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因此生產乳製品(和肉類)是一種不計後果的浪費。

值得慶幸的是,所分析的每一種植物奶,包括大豆,所用的水都比奶製品少得多。美國人道主義協會的調查指出,改用植物奶每年可以節省超過300次沐浴用水。

生產1公升牛奶需要628公升水,豆漿則是28公升,相較之下,豆漿少了22倍多。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