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抖和起雞皮疙瘩

文/山羊  |2022.08.31
2276觀看次
字級
圖/琪琪

文/山羊 

在海邊游泳,從水裡走上沙灘,一陣微風吹來,讓小明身體不禁瑟瑟發抖,牙齒也微微打顫。奇怪,不是大熱天嗎?為什麼會冷到發抖,全身起雞皮疙瘩?

哈哈,一點也不奇怪!那是因為身體上的水分正在蒸發,蒸發時把體熱一起帶走,微風一吹,更增加蒸發的速度。於是,身體就藉由顫抖讓肌肉產生熱量,用來彌補正在遺失的熱能。

原來,肌肉經由細胞中的氧氣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結合,一直在製造能量,有時多、有時少。運動時,肌肉更加活躍,就會產生更多熱量。所以失去熱量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慢跑,讓肌肉藉由迅速收緊和放鬆來產生熱量,如此一來,身體就不再需要以顫抖的方式來維持體溫,兩、三分鐘過後,顫抖自然就會停止。

適應寒冷 減緩降溫

發抖增加熱量是身體適應寒冷的一種方法,另一種方法就是同時減緩熱能的損失,以達事半功倍的效果。起雞皮疙瘩(goose bumps)正是身體為了減少熱量損失而努力運作的一件事情。

雞皮疙瘩也稱為「鵝皮丘診」(goose pimples),醫學上則以「鵝皮症」稱之。之所以起雞皮疙瘩是因為豎毛肌受刺激收縮而形成,把毛囊及其周圍的皮膚往上推,形成一個小腫塊,因此毛髮也就會被推得豎立起來。

抖動羽毛 保存熱量

如果你留意過棲息在樹枝上的鳥兒,也許就曾看過在冷天裡,牠們會賣力抖動羽毛,讓羽毛蓬鬆,這時羽毛之間會產生一些微小空間,困住空氣,讓這些無法循環移動的空氣成了最好的絕緣體,防止熱量散失。所以空間愈多,困住的空氣愈多,保存的熱量也就愈多。

如果能夠透視的話,就可以看到牠們皮膚上每一個附著羽毛的地方都有一個凸起,全身的雞皮疙瘩比我們大很多,蓬鬆的羽毛形成一個像保溫容器一樣,有效的保持身體的體溫。

毛髮濃密的動物也會有相同的反應。以家裡的寵物貓、狗為例,在寒冷的日子裡,牠們會豎起毛髮。這時,蓬鬆的毛髮可以包覆著一層空氣,讓身體維持溫暖。同樣的,如果能看到這些動物的皮膚,就會發現牠們的每一根毛髮都產生了隆起的雞皮疙瘩,也比我們的雞皮疙瘩還大。

雞皮疙瘩 減少散熱

人類跟動物一樣,凡有毛髮附著的地方,在寒冷時,身體也會以一種原始方式——起雞皮疙瘩,對熱量損失做出反應(因為頭皮上沒有足夠肌肉,頭上不會有雞皮疙瘩)。

不過,很久以前的老祖宗,因為大部分身體都有濃密毛髮,雞皮疙瘩防止熱量散失的效果還不錯。反觀我們,因為身上毛髮不再濃密,雖然還是跟著老祖宗一樣會起雞皮疙瘩,但保存體熱的功能不再那麼有效,所以就改用添加衣服的方式來保存體熱了。

說到這裡,小明突然想到:「可是有一次我看恐怖片,也被嚇得直發抖,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沒錯,除天氣寒冷以外,憤怒和驚嚇也會讓動物毛髮豎立起來,讓塊頭看起來比平時更龐大,以威嚇逼退敵人。我們也遺傳了老祖宗這種虛張聲勢的本事,所以就本能的起了雞皮疙瘩了。

其他如聽到美妙歌聲、看到精采表演、樂透中了大獎,比賽得了第一名……等比較強一點的情緒出現時,多少都需要消耗些熱能,也會出現發抖或起雞皮疙瘩的反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