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乾

文/原禾香  |2025.10.02
71觀看次
字級
圖/米各

文/原禾香

如果說「菜脯是一條蘿蔔晒出來的台灣風土」,應該是沒錯的。

經常見到在便當角落那一小撮鹹香脆,有時也有辣味,在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台語叫chhài-pó的「菜脯」,也是把白蘿蔔切條、醃鹽、日晒,好好「養成」的「蘿蔔乾」。

人們何時開始懂「晒蘿蔔」?得先把時光拉回約西元6世紀,古籍《齊民要術》就有「作葅藏生菜」的章節,記錄把蔬菜以鹽漬保存的工法——雖未直呼「菜脯」,但技術上是相通的:去水、抑菌、久藏。再到1895~1945年的日本殖民時代,日本的沢庵漬(takuan)也跟著官民移動進入台灣飲食圈,吃到了「黃色醃蘿蔔乾」,這是米糕、肉燥飯等庶民小吃的常見配角,不過與傳統菜脯是不同的。

全台產地 風土晒法



從農業知識入口網提到,菜脯的原材料白蘿蔔,適合涼爽氣候環境,除了少數品種外,大多品種產於冬季。台灣白蘿蔔主要產在1~4月、8~11月兩段時期;產地分布從新北北投、新竹竹東、台中清水、南投埔里、彰化二林、雲林台西到高雄美濃、台東成功等,都是主要產地,幾乎繞島一圈。嘉義布袋更有在地的蘿蔔乾產業,自1979年推出加工用「菜頭」,單顆重量可達10公斤,一作期約100天;當地曾有約30家加工站,清洗、切料、醃鹽、曝晒,重複3、4輪,逼出水分、濃縮風味,並與嘉義農專技術產學合作,產出更多蘿蔔的加工製品。

桃園區試驗改良場的研究指出,菜脯屬「半溼性食品」,熱風35℃烘4小時可降水活性至0.84以下,水分再減近一成;日晒3天並加鹽10%以上,也能壓到0.8以下,但若一次加鹽20%雖降到0.743,卻鹹得難入口。成品率僅約27%,100公斤蘿蔔最後只剩27公斤,鹽分流失逾六成,印證「菜脯貴在工」。

因為本質是鹽漬,鈉含量偏高;WHO2025年建議成人每日鈉少於2000毫克(約5公克鹽),衛福部過去上限為2400毫克。配粥適量無妨,但切勿當零食猛吃。

台灣的媽媽們,也有不少家庭做法,就是將白蘿蔔切條,加鹽搓揉重壓,倒水曝晒3~5天,再入瓶靜置。有些網路熱心人士,還提供農委會的官方教學貼心提醒「放一年更夠味」。

黑金可口 真偽需辨



在高雄、屏東、新竹等客家地區,產製隨保存的歲月轉為黑色的「老菜脯」,且滋味醇厚,被暱稱為「黑金」,甚至在2025年傳出每兩上千元的行情。然而菜脯也有過陰影,2009年雲林一加工廠被查出違法添加工業用甲醛,年產量逾13萬公斤。因此購買前確認年份與來源,才能吃得安心,不被「黑」到。

菜脯也是料理上好角色,聽說最不會失手的就是「菜脯蛋」:把切丁的菜脯、拌蛋一煎,鹹香美味。農業知識入口網更推薦先把條狀菜脯切丁快炒,早餐還能撒在清粥上,或拌進米食點心裡做內餡。

下一回點吃「菜脯蛋」或便當裡的蘿蔔乾,鹹香入口的同時,你嘗到的,其實是台灣人把節氣的步調、手藝的工夫與生活智慧,都晒進一條蘿蔔裡的暖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