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後繡二代】孫文婷 二千多年的蘇繡值得被看見 文/記者劉巍巍 |2022.08.14 語音朗讀 28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孫文婷提供孫文婷在她的抖音賬號上發布外婆做蘇繡的短視頻。圖/孫文婷提供孫文婷設計的刺繡作品,用緙絲做底,蘇繡繡製的《千里江山圖》。圖/孫文婷提供 文/記者劉巍巍曾經在外闖蕩,孫文婷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自由的生活;尤其是電商、短視頻平台的崛起,讓她看到了蘇繡廣闊的市場前景。她說,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蘇繡,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是一種精緻的美學符號,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一方斗室、一張長桌、一套直播設備,構成了孫文婷向粉絲展示蘇繡的日常。這位出生在蘇州高新區鎮湖小鎮的「九○後繡二代」,曾經刻苦學習,遠渡重洋,擁抱都市;然而,幾年前,她卻放棄知名酒店的優渥待遇,回歸故鄉,接手家中的蘇繡生意,在抖音電商上開啟「繡」美人生。她說:「千年蘇繡如此美好,值得被更多人看到。」鎮湖坐落於太湖之畔,距蘇州市區約三十公里,是遠近聞名的刺繡藝術之鄉。小鎮上幾乎家家戶戶以刺繡為生,約兩萬人口中有八千多名繡娘。全長僅一公里出頭的繡品街上,密布著三百多家繡品店、繡莊。夢想去大城市闖蕩一九九三年出生的孫文婷與刺繡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家中自營繡品店,奶奶、外婆、母親都是繡娘,拿起繡花針成為她自然而然的動作。孫文婷讀小學時,每逢寒暑假,常在店鋪附近玩耍,有時母親支起繃架刺繡,她就搬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著圖樣,一針一線跟著模仿。「刺繡的針法很多,花苞、葉子、蝴蝶……不同圖案有不同針法,遇到不會的地方,媽媽就停下來繡兩針,為我做示範。」孫文婷說,她的第一幅作品賣了八元錢(人民幣)。「靠著刺繡手藝,那時的女孩子一個暑假能賺下不少零花錢。」雖然刺繡是不錯的營生,但長輩們普遍認為,小鎮的刺繡生活太過艱辛,盼望孩子們去大城市追求更精采的未來。受此影響,孫文婷也嚮往「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此後,她過關斬將,考上大學,學習酒店管理,並在大學期間赴美國交流學習。畢業後,她進入蘇州市區一家五星級酒店實習。「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目標就是做到酒店總經理。」孫文婷回憶說,當時覺得老家只是適合養老的地方,她的夢想是去大城市闖蕩。直播傳播蘇繡文化孫文婷離開家鄉的這段時間裡,蘇繡發展一波三折。手工蘇繡雖然精美,但工期長、價格高,在機器繡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孫文婷告訴記者,以前繡品街上一間店面年租金人民幣八、九萬元,如今降到三萬多元。「蘇繡人才也在流失,與我同齡的『繡二代』已鮮少動手刺繡,活躍在一線的繡娘大多年過半百。」近年來,刺繡小鎮謀求轉型。當地政府鼓勵刺繡從業者觸網拓寬銷售渠道,並推出多項引導、培育政策,鎮湖蘇繡逐漸恢復生機。在酒店和小鎮之間奔波兩年多後,孫文婷決定回家接手刺繡生意。「在外看過世界後,我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自由的生活;尤其是電商、短視頻平台的崛起,讓我看到了蘇繡廣闊的市場前景。」孫文婷說,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蘇繡,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是一種精緻的美學符號,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二○二一年,孫文婷在抖音上開設「@非遺蘇繡(御品匠心)」賬號,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傳播蘇繡文化,推廣蘇繡作品。拍攝繡娘們穿針引線的工作場景、講述蘇繡的針法技藝、科普蘇繡的前世今生……孫文婷每晚在固定時間直播。有幾個她能叫出名字的觀眾,是蘇繡的「發燒友」,每晚她開播的時候,這幾位「鐵粉」都會過來打招呼。看到視頻中的精巧工藝,常有網民發出讚歎:「家裡擺上這樣一幅屏風就太美了」、「小小年紀選擇堅守老手藝,太難得了」。一年多來,孫文婷的抖音粉絲量穩步上漲,產品銷量節節攀升。她告訴記者,現在月銷售額已穩定在人民幣十萬元左右。更讓孫文婷感到欣慰的是,借助電商平台,愈來愈多「繡二代」開始重拾「小鎮夢想」。「我們的群如今已聚集四十多人,大家經常交流直播經驗,小鎮也隨之變得年輕了。」孫文婷說。根據抖音發布的《二○二二非遺數據報告》顯示,二○二一年,抖音平台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播放總數達三千七百二十六億,獲讚總數為九十四億,八○後、九○後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主力軍,在抖音非遺創作者中占比達百分之六十一。初嘗收穫的同時,孫文婷亦在思考未來之路。「從做生意的角度看,相較於機器繡而言,手工蘇繡優勢並不明顯,特別是在電商平台上,蘇繡仍然面臨『看的人多,買的人少』的尷尬局面。」孫文婷說,她打算在購物體驗、視覺呈現及產品創新上下功夫。「我準備搶抓眼下店鋪租金低的機遇期,擴大繡莊面積,打造一個更加精緻的直播環境。我還醞釀與青年時裝設計師合作,將蘇繡元素融入服飾。」 前一篇文章 【彩陶創業者】馬黑麥 「復活」遠古的彩陶工藝 下一篇文章 【非遺傳承人】梁淑平 巧手銀針傳承定興京繡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 作者其他文章【評彈演員】戈梽臣 直播評彈轉動命運【吳羅織造技藝傳承人】朱立群 在網路電商找到傳統手藝未來【手工工藝旗袍技藝傳承人】金毅 找回失落技藝 從老物件上入手【大陸社會觀察】一座姑蘇城 半部江南詩《環旭電子資深副總經理、環鴻電子(昆山)董事總經理》林大毅 悠揚歌聲圓滿工作與生活【大陸社會觀察】樹山村種梨樹拔掉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