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創業者】馬黑麥 「復活」遠古的彩陶工藝

文/記者張玉潔、馬莎 |2022.08.07
2912觀看次
字級
馬黑麥製作的彩陶燈。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玉潔、馬莎

一位從工匠村走出來的手藝人,嘗試「復活」五千多年前古人製作彩陶的工藝。

五十歲的馬黑麥出生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銀川鎮工匠村。他的爺爺是泥瓦匠,會做大水缸,父親則專做花盆。馬黑麥從小喜歡玩泥巴,常幫父親做工。

年齡漸長,馬黑麥對泥土的認識不再只是罈罈罐罐,臨夏濃郁的彩陶文化令他著迷。

早在新石器時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會製作精美彩陶。他們用紅泥做坯,用黑、紅、白色的顏料繪製豐富紋飾。五千多年前馬家窯文化的歷史遺跡,為中華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最常復原的是彩陶王

二○一五年,馬黑麥成立了一家公司,嘗試「復活」遠古時代的彩陶工藝,生產彩陶產品。「古老文化不應只在博物館裡供人觀賞,也應走進人們的生活中。」

尋找當地的紅黏土、高嶺土、錳礦石和赤鐵礦石,是第一步。工序和工藝則更為關鍵。

「遠古人類在做彩陶時,大多利用泥條盤築法。」馬黑麥邊說邊將泥土揉搓按壓成條狀,然後一層層盤放在底座之上。此前,這些泥土經過了晒乾、粉碎、浸泡等多個步驟。

黏合的工作得有巧勁兒。「胳膊發力會把陶罐弄歪,得手腕輕輕出力。用泥水做黏合劑,輕輕捏一捏,然後用灰刀輕輕拍打,才能嚴絲合縫。」他說。

彩陶之美,不僅美在器形,更美在顏色。馬黑麥有著讓花紋濃亮如漆的祕訣。先將做好的泥坯陰乾,待溼度到百分之三十時再描繪紋飾,然後打磨表面、燒製成型。

「彩陶王」是馬黑麥最常復原的一件。這件國家一級文物上,有水波紋、漩渦紋等豐富紋飾。他一手轉動轉盤,一手拿筆在陶器表面繪出流暢線條。

據專家考證,馬家窯文化的誕生基於農業文明的發展,先民那時已過上定居生活。水波紋、漩渦紋等紋飾,可能源自他們對水的祈求。

古今之間架起橋梁

除了從古人處汲取靈感外,馬黑麥還嘗試創新,用彩陶製作燈具。電燈的光線從彩陶鏤空處透出,似在古今之間架起一座光之橋。

二○一八年,馬黑麥成為臨夏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彩陶複製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想把彩陶製作這門古老的手藝傳播出去。「我帶過的兩個徒弟都已經出師了,我很為他們高興。」

二○一九年起,馬黑麥還與研學機構合作,面向學生、成人開辦彩陶製作課程,共計有千餘人參加。

「當地孩子特別喜歡彩陶製作課。希望他們了解家鄉文化,把古老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他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