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 文/記者邢拓 |2025.08.17 語音朗讀 13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導演鄒靖同時執導《聶小倩》、《魯公女》兩個篇章。圖/片方供圖《魯公女》篇章劇照。圖/片方供圖《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圖/片方供圖製作人宋依依。圖/片方供圖追光動畫總裁于洲。圖/片方供圖《蓮花公主》篇章劇照。圖/片方供圖 文/記者邢拓《聊齋:蘭若寺》是追光動畫繼《長安三萬里》後「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歷時四年製作,採用「一┼五」的敘事結構,以蒲松齡夜探蘭若寺的主線故事《井下故事》切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魯公女》獨立篇章娓娓道來。為何選擇改編《聊齋志異》?影片製片人宋依依表示,原著記錄眾多奇聞異事,懸疑元素突出,蘊含東方特有的想像力,很適合以動畫形式表達。在內容擺布上,主創將其當作一部長片處理,在主題設定和情感濃度上實現層層遞進。前兩個故事探討人性,聚焦貪心、真心,後三個故事圍繞情感關係展開,呈現亂世情、夫妻情、生死情。導演鄒靖同時執導了《聶小倩》、《魯公女》兩個篇章,在他看來,兩者皆聚焦於愛情,但情感的呈現方式有所區別。前者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動蕩時代,著眼於「欲語還休」的青澀戀情;後者則將核心落在生死別離,展現一段衝破生死障礙的動人愛情。鄒靖進一步介紹,《魯公女》作為本片最後一個故事,它在原著中情節本就完整,情感濃度也很高,團隊順勢把篇幅和情感濃度拉到最長、最高,採取三幕遞進的結構,讓情感從輕盈浪漫到熾烈再到跨越生死,為觀眾營造出強烈的沉浸感。打造光怪陸離世界技術為動畫電影想像力發揮提供了更大空間。《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在技術、流程和算法上不斷探索突破,為觀眾打造一個光怪陸離的聊齋世界。以對稱構圖和平衡性構圖展示主人公的平淡生活;將大量留白鏡頭和折枝構圖用到書齋場景,彰顯古風意境……主創將宋畫的基本特徵大量運用在《畫皮》這一篇章中,營造出古典淒美的氛圍,受到觀眾好評。宋依依透露,靠工業化技術批量生產無法還原古風美感,創作者們後續仍需逐幀單獨調整片中人物、樹木、屋瓦的配色。「最終通過技術打底、藝術落筆,幾百號人共同完成了一幅會動的宋畫。」探索老故事新表達大眾熟知的故事如何講出新意?主創團隊創作《嶗山道士》時,考慮在視覺效果上突破。「毛氈質感柔和,具有民族特色,而該篇章調性輕快,比較適合採用毛氈風格來表達。」宋依依說。這一篇章裡,場景和角色目之所及之處基本都運用了毛氈。製作和後期渲染層面也迎來了龐大的工作量,宋依依打了個比方,十五分鐘時長的《嶗山道士》毛髮的渲染量,是一個長片的渲染量。從《新神榜:楊戩》裡驚豔的「水墨太極圖大戰」,到《長安三萬里》用近兩年時間製作的「將進酒」片段,再到《聊齋:蘭若寺》分別訂製的毛氈、宋畫方案,追光動畫近年來在技術探索上的腳步從未停歇。追光動畫總裁于洲認為,動畫電影與實拍不同,它的每一幀都是「造」出來的。沒有技術支撐,故事只能留在紙面;有了技術,情感和想像力才能真正被看見。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動畫電影在造型、調度與表演方式上擁有獨特優勢,能對現實世界予以充分概括提煉。「動畫電影就是要充分發揮動畫語言的優勢。《聊齋:蘭若寺》藝術風格多元、篇章式結構靈活,是目前我們的作品中動畫性比較充實的一部。」宋依依說。本片《嶗山道士》中人物翻牆後的拉伸動作,正是動畫獨有的誇張變形;《聶小倩》中的角色出場時,粒子在空間旋轉聚散,呈現出真人實拍難以實現的視覺效果;《魯公女》的黃泉場景刻意弱化大氣透視,烘托東方獨有美感。鄒靖表示,團隊在創作時往往先想清楚怎樣用動畫語言講故事,再據此設計鏡頭、表演和台詞,使內容與形式真正融為一體。同時,動畫製作周期往往跨越數年,要尊重動畫電影生長規律。「在漫長的創作過程中,原先寫定的劇本、畫好的分鏡、定下的風格,都可能因為市場變化而被推翻重塑。這需要我們對當下環境保持足夠敏銳性,及時進行有機更新。」鄒靖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 下一篇文章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6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7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8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