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撒比娜
有光明的時刻,就有黑暗的時刻,這是大學好友可欣的名言。三不五時總會收到她的愛心小包裹,可能是有機栽植的菜蔬、限量烘烤的咖啡豆、手工果乾或是親手縫製的被套……她希望收到禮物的友人可以感受到意外的驚喜與溫馨。
可欣總不吝分享手邊的好物。不論是親友從中南部送來的新鮮蔬果、在市集尋獲的杯盤鍋盆,或是在陶藝教室自製的器皿,甚至辦公室團購的大宗點心糕餅,可欣都會想要寄給某個當下需要關懷的人。
在我遇到工作低潮,憂慮不已、生活一團糟的時候,就曾連續數周一直收到來自她的心意。有時是一包乾拌麵、一包五穀沖泡飲;有一次打開包裹,是一隻晶瑩剔透的美式玻璃茶壺,好友提醒我再怎麼煩悶,也要補充體力,至少喝杯熱茶吧。
另一位好友則是收過調味料、有機菜蔬及精緻套碗;這是可欣溫馨的提示好友,該是時候好好準備一桌熱菜,犒賞疲倦的身心靈了。
因為自身的經歷,可欣相信透過物品的力量,可將鼓勵與希望傳遞給友人。多年前,可欣車禍受傷住院,當時的她完全不能動,出院回家也只能躺著,不知道是否可恢復正常生活。失去工作及行動能力的她,如被斬翼的鳥,都快忘了如何微笑著過日子,忽然從某一天開始,她不時會收到辦公室同事寄來的點心、濾掛咖啡包、歐風馬克杯、桌墊、可愛吉祥物、各類書籍……雖然同事沒說出口,但每一個小禮物都滿載著他們的關懷及祝福。
對於身處低潮,難以跳脫沮喪情緒的她來說,早已厭煩了周遭制式的詢問。來自同事的巧思,長達數周不間斷的寄送小包,讓可欣覺得沒有被世界遺忘,也知道一直有人在關心著自己。
難忘當時收到包裹時的感動與感謝,也了解神祕禮物的意義,就是要自己不要喪志,趕快好起來,才能繼續出外探索人事物的綺麗;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上咖啡館;天氣冷的時候,和三五好友一起吃熱熱的麻辣火鍋;下雨的時候躲在書店裡看書,每一件小物都來自一個寬廣的世界。
之後,可欣也學會此招了。除了言語的關懷,她會為正在與困難搏鬥,或是困在低潮幽谷的好友們,寄出可以傳遞溫度與支持的小物,希望當事人收到包裹的當下,無助的心靈可以在一杯茶的熱氣、一本好書的字裡行間、一碗清淡蔬菜湯、禦寒圍巾的溫暖下獲得瞬間的光亮,所謂滴水穿石,透過小物也可傳遞融化陰寒心靈的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