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 臨老露營趣

文/林月鳳 |2021.12.17
1644觀看次
字級
學生時代去金山露營,大家在營火前聽男生講鬼故事,偶爾和著女生的尖叫聲,徹夜未眠。趁天未亮,結夥拿著手電筒摸黑準備看日出,走了好長一段路,望著山等日出,卻驚覺背後海面升起一抹燦陽,這才發現我們已經從西岸走至東北岸,太陽早已不在我們習慣仰望的中央山脈頂端,而是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上。 圖/Pixabay

文/林月鳳

露營可以學到的事可多勒!

學生時代去金山露營,大家在營火前聽男生講鬼故事,偶爾和著女生的尖叫聲,徹夜未眠。趁天未亮,結夥拿著手電筒摸黑準備看日出,走了好長一段路,望著山等日出,卻驚覺背後海面升起一抹燦陽,這才發現我們已經從西岸走至東北岸,太陽早已不在我們習慣仰望的中央山脈頂端,而是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上。

那時,對露營的印象就是低矮的帳篷、不平的床褥、得走很遠的廁所,不時還要防蚊、防蛇,摸黑深怕摸到鬼……因此,當媳婦邀約我們兩老去露營時,老伴的第一句話竟是:「我們看看就好,到時再回家睡。」畢竟年紀大了,已禁不住一夜折騰。

就這樣,我們第一次跟兒子、媳婦、三歲與五歲的孫女去露營。媳婦挑了一個非常熱門的景點,距家還算近;兒子撒錢為我們加訂了小木屋套房,慎重說服我們就跟出國旅遊差不多,很方便的,如果不適應不喜歡,再開車回家睡就好。

媳婦喜歡露營,她經常邀約三五閨蜜舉家歡聚。由於每家孩子年齡相仿,所以通常是紮營之後,爸爸顧孩子,媽媽在自家帳篷前炊煮,一群小孩子玩在一起。每次看LINE回傳的畫面,都是孩子們互助合作遊玩嬉戲,或丟球,或吹泡泡、捉迷藏,或鋸竹子做竹筒飯,享受著水泥叢林裡找不到的新奇與樂趣。

這些,其實就是我兒時住鄉下大伙房時的生活,是五十年代的童年日常,而今,竟是現在都市孩子的奢望。尤其少子化以後,獨生子女更是寂寞無伴,露營雖然只有兩三天的相聚,但對孩子而言,卻可學習與人溝通、互動,並且在實作中深化自己對世間萬物的認識。也難怪,兩個寶貝一聽到露營都興奮莫名!

沒了電視,手機訊號的格數頓減,低頭族開始抬頭找事幹。兒子與老伴聊天的機會多了,話題也更深入;我和媳婦在小桌前,一人顧一鍋,邊聊邊煮合作無間,很快就布置了一桌豐盛!媳婦事前準備周詳、事後收拾明快有序,讓我慶幸兒子有福,並讚歎她的宜室宜家。

最後,我們如孩子所願,住進了營區後方視野遼闊、乾淨清爽的木屋套房,兩個孫女盡情地在床上翻滾嬉鬧,笑聲清脆悅耳。之後,她們在小木屋洗澡,接著回營帳睡,我們也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我們在大自然的洗禮中,與兩個平常不住一起的孫女有了更親密的互動,她們還會沿路撿拾小石頭送我,我也依她們所願進沙坑陪玩。

玩沙,可說是小孩成長經歷中最簡單適宜的探索項目,因為它可由手的抓取、腳的觸碰,體驗不斷的破壞與建設,也會藉由交換工具與陌生的孩子互動。我蹲在沙坑前,看著兩個孫女一會兒堆城堡,一會兒又在做漢堡,憶及自己童蒙時,總是煮好一盤沙子端給曾祖母吃,還硬要她發聲音假吃一番的執拗。

某個角度思惟,還得感謝新冠病毒,因為它的入侵讓我們無法出國,無法往人潮處集結,省下的旅費正好可以去露營。這次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露營活動是個能讓孩子快速成長、從做中學的賞心樂事,也是增進親子互動的美好契機。

有人說:「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飲食一成不變,就試著讓別人為你點菜。」長者若能放棄成見,與青春同行,在意外的旅程中隨遇而安,臨老露營趣,生命的滋味將更加豐盈醇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