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林月鳳
覺得總是要等到某一種條件成熟,才可以實現夢想的人,往往常在猶豫中失去條件成熟的契機而不自覺。
我的學生突發奇想,想要在高中畢業五十年後,商借原來教室開同學會。他們構想當天就吃著便當,讓我們幾位老師輪流上講台授課,我和外子各分得十五分鐘配額,正在愁該如何濃縮資料,傳遞自己的人生感悟時,竟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颱風天候及其他因緣不具足而流會。一番美意,只待來日兌現。
我自己的大學同學,也在教師節相聚我家,學習包素粽,做點心。由於護理專業成習,大家洗手的架式十足,像開刀房外臨上刀時一樣,一點都不馬虎,一塊香皂很快成薄片。但是當大家圍著圓桌,在我準備妥貼的素材前開始包粽時,將兩片粽葉交疊後,如何摺出漏斗狀開始包入糯米,幾乎每個人都顯得笨拙,手完全不聽使喚。護理長的自信一掃而空,等依序填滿食材要完成圓滿形塑時,更是求助聲此起彼落。
有人包了兩個就宣布放棄,有人覺得只要開始學,就一切不難。一個早上,大大小小形貌不一的粽子出爐,紛紛不承認那個最醜的是自己包的。有人蒸好後就趕快拆開來吃,以實際行動滅跡;有人認真學、仔細包,還拎起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自我陶醉欣賞著說,自己有天賦,一學就會。大部分同學在歡聚中下的結論是:「年齡大了,反正吃不多,買比較快!」總之,重在歡聚,大家都慶幸自己能從南到北不辭辛勞的來中部相聚。
是的,像包粽子這般無關緊要的事,可學可不學,但很多該學會的事,總有人以年紀大推拖。有同學分享,她的大伯,七十五歲才學瑜伽,現在八十八歲在教老人瑜伽,笑口常開、身體硬朗。
那天看到我家對面的長廊,有幾個外勞,推著雇主出來散步,輪椅上的老人們有些還有點表情,有的則已眼神空洞。但是年輕硬朗的照顧者,他鄉遇故知,自然有說有笑,聲調高亢,笑聲如銅鈴般,清脆悅耳。我趁勢端出一盤剝好的柚子,還有一盤巧克力餅乾等甜點助興,她們道謝後,在樹蔭下就興奮地吃將起來,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簡單的幸福感。
年歲漸長,愈有感觸,任何事有好的意樂就要及時付諸行動。人生一再蹉跎就會像「蜀之鄙有二僧」中的富和尚,有想法沒有行動,比沒有想法更慘,覺得總是要等到某一種條件成熟,才可以實現夢想的人,往往常在猶豫中失去條件成熟的契機而不自覺。
機會稍縱即逝,其實每一天都可以是對人好的一天,不必等到某一天;每一天都可以是對誤會你的人澄清或寬恕的機會,不必等到傷害加深後的某一天;每一天都可以學習如何建立正知正念,走向斷除所知障的好時光,不必停頓或猶豫;每一天都可以由發現美的眼睛,透過雲層去看到陽光普照,斷除你的煩惱障,而不必埋怨烏雲遮日,讓心靈鬆綁,春風自然拂過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