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林月鳳
身邊的伴侶能有陽光智慧,彼此提攜養成光明正向思路的習慣,確實能扮演同修的角色。
我們一同去上佛學課,坐在副駕駛座的我,突然接了一通不明來電,我喔喔兩聲,隨即關機。開車的他問我:「誰?」我說:「一聽就知道是詐騙電話,所以先掛為快。」他說:「你可以說『謝謝』再掛。」「為什麼?」「這樣比較有禮貌。」我反駁道:「可是他們是在做壞事,沒罵他就不錯了,我為什麼要對他客氣?」「這樣起碼他不會感覺不舒服又繼續做更多壞事。」這就是我的同修。他應該是想避免:「因受惡報時,復生餘多罪!」
夫妻在性格上常常就是互補狀態,反應很急很敏銳的一方,就需要另一方幫忙踩剎車。那天,我們要去獅頭山當義工,台三線上多台重機呼嘯而過,也有一般機車穿梭前後,我嘆了句:「實在看不慣那些機車族,真是不要命了!」「他們如果都開車,每人一部,一定大塞車,我們要感恩他們忍受風吹日晒,還把道路使用權讓給我們。」
之後,車子繼續前行,偶爾我搖下車窗,相信自己的眼神應該溫和許多,因為飽含了感恩。我們太習慣因為境不順而抱怨,但真正苦樂的解決應該是我們的心。
有一天,去百貨公司美食街吃晚餐,我們與兒子媳婦一家約會,約定五點到。我與外子早到半小時,確認有訂餐後,我與店家說老人家累了,是否可以先入座休息,那名站在櫃台把關的服務生,一臉嚴肅毫不領情的說:「不行!入座就開始計時喔!一餐飯九十分鐘為限。」我拉著外子往外走,邊走邊說:「這麼不客氣,我們換別家好了!」他說:「人家也是在執行規定,只是口氣不很好而已。年輕人嘛,假日人多,大概太累了!把他想成我們學生。」
我突然想到,以前他是校長,我是輔導主任時,我們學校餐飲科的實習生也曾被客訴「口氣不好」我還在職前講習時,要他們練習「如何講話可以讓聽者愉悅?」學生們彼此練習多遍,打鬧嘻笑的情境在腦海飄盪,如在昨日。
瞬間,我的心情跟著寬廣起來,視野之下,一路光明,喜樂倍增。
人生的道路上,以自我為中心的偏執,常攪擾著一湖靜水。理念,知道是一回事,實踐又是另一回事。身邊的伴侶能有陽光智慧,彼此提攜養成光明正向思路的習慣,確實能扮演同修的角色,能時時與同修同修,真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