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燈在古道寫下虎字碑(右),期能以此圖騰庇護旅人安全。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清嘉慶十二年(一八○七),台灣知府楊廷理開闢淡蘭古道,其中以草嶺古道最為有名。從新北市貢寮火車站出發,經草嶺古道至宜蘭縣大里火車站,走完十公里大約四小時。
昔日楊廷理、姚瑩、劉明燈及諸多先民,走三貂嶺古道下山之後,緣牡丹溪畔而行,途經雙溪魚行仔,抵達現在貢寮火車站門口,約莫十二公里。今年國慶日,筆者走出貢寮火車站,向右直走穿越貢寮國小前的地下道,沿溪邊經過德心宮和明燈橋,再走遠望坑街至遠望坑親水公園,近四公里的平地,需步行五十分鐘。
也有人在福隆火車站下車後,走站旁的地下道和山路八十分鐘至親水公園;有人則在福隆火車站左前方,搭客運五分鐘至遠望坑口,下車後再走半小時到親水公園。遠望坑親水公園有兩個小停車場,亦可直接開車停在此地,再走一公里半至草嶺古道北入口。
走過跌死馬橋,上山北入口是大榕樹區,前面的柏油小路通往民宅。行走石階不到半小時,步道右下方有顆大石,在斜坡三公尺處,陰刻「雄鎮蠻煙」四個大字,每字兩尺左右,為清代官員劉明燈的巨作雄鎮蠻煙碑。
此碑寬三一九公分,高一一四公分,海拔二五五公尺,碑面有許多青苔,落款「同治六年冬月」在碑面右側,與一些宮廟的匾額相同。冬月通常指農曆十一月。清代書法名家落款時,創作時間多寫在橫批左側,少書於右,筆者見過兩位現代書家亦寫於右側。
再走半小時,虎字碑已在眼前。陰刻中堂石碑長一二五公分,寬六十九公分,海拔三五○公尺。劉明燈是湖南張家界永定區土家族人,土家族崇拜白虎神,虎可以驅惡鎮邪、保佑平安,許多習俗與虎有關;他寫下虎字,希望以圖騰庇護旅人安全。
虎字碑至山頂埡口兩旁的山丘,長年受到強風吹襲,只生長低矮的芒草。往上走五分鐘,來到兩山交會海拔三五八公尺的埡口(即鞍部),是草嶺古道的最高點。三貂嶺古道最高處,海拔五一六公尺,大約是兩間教室大的水泥地,而草嶺古道埡口是鋪石板的小廣場,可眺望龜山島。下山方向有間小土地公廟,上山往桃源谷有兩座觀景亭供遊客休憩。
二百年前,姚瑩形容三貂嶺古道是「草樹蒙翳,仰不見日色」,現在也是如此。
三貂嶺古道一千六百公尺陡升的山路,兩旁大都是樹林,爬山較少晒到太陽;草嶺古道北口至埡口二千一百公尺,大部分是平緩的步道,日晒的地方較多,然經人踩踏磨平的石階也較溼滑。
楊廷理〈上三貂嶺〉頸聯:「古逕無人猿嘯樹,層顛有路海觀瀾。」目前走三貂嶺古道的人較少,甚至無人;假日天晴,走草嶺古道的人反而是絡繹不絕。
下山時,經過客棧遺址和林務局護管所遊客中心──古道客棧,大約走四十分鐘到達大里天公廟。天公廟兩旁大里國小和大里遊客中心都有停車場,往右走五分鐘就到大里火車站。
每年十一月,草嶺古道埡口附近,滿山遍野的芒花盛開,大自然的美景總是吸引眾多的遊客。又逢芒花季,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出遊賞芒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