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中國大陸有意加入《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此舉被視為突破美國圍堵政策,在全球數位經濟規則制定過程中爭取發言權的重要一步。然而,大陸通往DEPA的道路上,將面臨一些麻煩,尤其是國內政策和法規。
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Indian Council of World Affairs)委員喬杜里(Rahul Nath Choudhury)指出,數位領域是世界經濟未來一、二十年最大也是最關鍵的驅動力量,中國大陸申請加入DEPA,反映其掌控全球數位經濟的企圖心,也代表大陸可能出現結構性轉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數位經濟體,二○一九年數位經濟規模高達五點五兆美元。加入DEPA,有助中國大陸進一步深入利基領域並深化主導地位。然而,這也代表中國大陸需對其國內外政策進行一系列改革,以符合DEPA的規定。
DEPA旨在透過數位領域促進經濟參與和貿易,建立新的方法強化不同體制間的合作,包括允許數據跨境傳輸,開放政府數據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競爭力和創新。
目前,中國大陸對數據的管制仍相當嚴格。例如日前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PIPL)嚴格規範資訊的儲存、傳輸和處理。欲加入DEPA,必須調整這類法規。
另外,DEPA要求成員國對其他締約方的數位產品提供非歧視性待遇,但臉書、YouTube等全球科技巨頭迄今仍在大陸缺席,且北京仍向國有企業提供優惠待遇。因此,中國大陸必須修正對外國公司的規範和態度。DEPA對智慧財產權的嚴格保障,也是中國大陸尋求加入這項協議時,所面臨的艱巨挑戰。
喬杜里指出,美國主導的圍堵政策,試圖把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業徹底排除在國際數位經濟的大門之外;加入DEPA有助大陸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但以現況和相關法規而言,中國大陸需走過一段崎嶇不平的道路,才能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