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敏
大家是否曾想過,一天大概聽到幾次「謝謝」?然而,我們或許聽得出也數得出謝謝的「次數」,卻不一定能感受到謝謝的「溫度」。
有一次,我陪樓上獨居的阿嬤去榮總。換了兩班公車好不容易才到醫院,為了防疫,還得在門口排隊檢查健保卡、量額溫,再填寫好健康告知書後,才順利進入醫院打針。等打完針,已經接近中午了,還得做全身骨骼檢查,確認打針的效果,因此必須在那邊枯等到下午。
阿嬤得知要等那麼久,一直跟我說抱歉,說耽誤到我的時間,她不只口頭上說抱歉,還堅持要請我吃午餐。但我跟她說,早上有刻意吃得飽一點,所以一點也不餓。沒過多久,阿嬤又要請我喝飲料,我也很誠懇地告訴她,我自己有帶水,她的好意我心領了,不必再花錢請客了!
阿嬤是位低收入戶,一個人獨居,穿得破破舊舊的,看得出來她過得很窘迫,即使如此,她仍然想用身上僅有的零錢,對我表達她的感謝。
當下我突然感受到,阿嬤的感謝是那麼珍貴,像珍珠般綻放著人性的光輝;阿嬤的感謝是那麼溫暖,像冬陽般暖和我的心房。即使我已經將她安全送到家後,內心還是暖呼呼的……
我們一天當中,可能說了不少次謝謝,但大多出自於禮貌與友善,這屬於「常溫」;但是像阿媽那種珍貴又溫馨的感謝,則是屬於「高溫」了。這種高溫雖不常見,但是足以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成為永誌難忘的「恆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