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經到了,還不到早上九點,太陽就從冬天的淺黃,轉變成黃澄澄的旭日。早晨,在陽光的照射下,眼中的景物彷彿被畫上黃熀熀的妝容,這是夏天最美麗的樣子。圖/River
文/楊嘉敏
夏天已經到了,還不到早上九點,太陽就從冬天的淺黃,轉變成黃澄澄的旭日。早晨,在陽光的照射下,眼中的景物彷彿被畫上黃熀熀的妝容,這是夏天最美麗的樣子。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提到:「黃,地之色也。田,亦聲。,古文光。凡黃之屬皆黃。」根據學者的研究,目前對「黃」這個字有三種解釋:一、玉珮意,認為「黃」的本義是人佩戴玉。二、疾病義,指人生病的時候,有的症狀會讓腹部突出來。三、土地顏色義,指「黃」是黃色的土地。
黃為三原色之一,中國古代認為黃是正色之一,也是黃帝的簡稱,所以我們常常稱呼自己是「炎黃子孫」(相傳炎帝和黃帝為漢民族的祖先)。另外,黃色也有庸俗腐化之意,含有兒童不宜的意思,如「黃色小說」、「黃色笑話」等。
黃,不僅只有三種解釋,還能引申出其他的意思,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字。介紹到這兒,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黃」這個字很有趣呢?
備注說明:
※紅、黃、藍色三色因為可配成各種色彩,所以被稱為「三原色」(在傳統的顏料著色技術上,紅、黃、藍會被視為原色顏料,所以又被稱為消減型原色)。
※所謂的「正色」有兩種解釋:一、指青、黃、紅、白、黑等五種基本色。二、色彩學中,某色正達飽和度,其間無白或黑混入者稱為「正色」。
※上古帝王「黃帝」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所以也被稱為「軒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