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的《說文解字》寫道:「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乙。」乙字字形似籽熟脫殼後,芽長出的樣子。
圖/River
許慎的《說文解字》寫道:「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乙。」乙字字形似籽熟脫殼後,芽長出的樣子。
圖/River
文/楊嘉敏
許慎的《說文解字》寫道:「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乙。」乙字字形似籽熟脫殼後,芽長出的樣子。
在中國,有所謂的「天干地支」,為古代計算序數的文字,干支有主幹、枝條之意。古代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兩兩相配,始於甲子,終於癸亥,六十為一循環,常用於曆法。
以乙為部首的字很多,有九、也、乞、乾、亂、乳、乩等字,這些字看起來都與乙字無關,甚至還有變形的情況。由於「乙」和「一」的發音非常相近,所以便習慣借「乙」當「一」用,時間一久,約定俗成,便一直沿用。直到今天,大家就普遍接受「乙份」代替「一份」這樣的寫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