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常聽人批評:「那個人自尊心很強!」指的是對方不肯低頭、一意孤行;如果說:「那個人很有自尊。」通常帶著尊敬的意味,佩服對方自尊自重。
「自尊」和「自尊心」只有一字之差,但在人際關係裡,感覺略有差別。在此不做咬文嚼字的探討,主要針對「自尊」的養成和影響來分享。
自尊的養成
「自尊」的養成,和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有關。
有位女性學員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不但爸爸看不到長女的存在,連媽媽也把她當傭人使喚,弟弟妹妹更是頤指氣使。而她呢?多年來百般討好家人,不論做家事、賺錢養家到照顧年邁父母,總是一心一意,但在家中卻一直被看輕。
直到她進入成長社團,個性風趣幽默又有點無厘頭,每講一句話就讓夥伴開懷大笑,這時她才驚覺:「原來我是個很棒的人!」她兩眼睜大驚喜地說,大家又被逗笑了。
擁有自尊的人,從小在人際互動中一點一滴堆疊自我意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如果在原生家庭缺乏被看重、被認可的氣息,成長過程中,又如何成為一個尊重自己、喜愛自己的獨立個體呢?
過與不及,都是教養必須留意的警戒線。過度看重將教出自我膨脹、目中無人的人;缺乏看重,甚至不斷用眼神、言詞和暴力來貶損,那麼,將看到一個沒有自尊的人,彷彿水中浮萍,隨波逐流。
四種脆弱自尊類型
法國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自尊的力量》中提及,對自尊的判斷來自兩大要素:一是我們給自己的評價,二是在別人面前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一個有堅定自尊的人,既清楚自己的為人,也接受外人的批評指教。
而自尊脆弱的人又會發展出那些行為策略呢?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歸納出四種類型:
一、先發制人:常見有些主管得理不饒人,霸氣十足,這種否定別人的作為是裝出來的,其實內心空虛恐懼,深恐被部屬看出弱點,所以先下手為強。
二、過度吹噓:在社交場合鼓起如簧之舌,不斷自我吹噓,引人注意,熱愛掌聲,其實內心脆弱,深怕被看穿。
三、自我貶低:被激賞誇獎時,總是立馬低下頭,謙虛地說:「啊!我不行,我沒那麼好!」就是不相信自己有過人之處。
四、拜高踩低:喜宴餐桌上,曾見識一位老公自抬身價,不停開自己老婆玩笑,言語極盡貶損,讓老婆顏面盡失。
這四種脆弱自尊類型,在人際關係上肯定無法長期與人友好相處,甚至在團體中惹人討厭或避之唯恐不及,但身為當事人不見得理解自己錯在哪裡。
從脆弱中成長
年少時,若不清楚為何自己總是落落寡歡,無法和團隊融合,或者和友伴時起衝突,得理不饒人;那麼,探討個人自尊會是值得關心的一個區塊。
若以一百分來評分自尊,青春期的我約有七十分;進入職場後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降到六十分;之後在婚姻關係中一路往下降,自尊薄弱得很;後來一路力爭上游多所學習,並透過自我成長找回自尊,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及,在各種場合展現個人特長,自尊終於找到回歸的途徑。
若是自尊足夠堅定的話,就不會害怕和家人吵架、被同事誤解或被客戶打回票,堅定的自尊,讓我們懂得透過反省、溝通,釐清問題所在。對的部分,我們堅定立場,理直氣和地表達;萬一我們錯了,也不閃躲或老羞成怒,反而樂意誠心道歉,並請教改進之處。
總而言之,擁有自尊的人充分了解自己、有信心,對別人也抱持開放心態,相信人性本善,所以能給予彼此足夠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