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是否看過新聞報導「綠鬣蜥」呢?近日在媒體的渲染下,連我們家的長輩也開始認識綠鬣蜥了,人們對綠鬣蜥的印象大多是「會危害農作物」、「凶惡的外來種」。牠們真的這麼可怕嗎?這回就來聊聊綠鬣蜥吧。
圖/玉子
文/玉子
你最近是否看過新聞報導「綠鬣蜥」呢?近日在媒體的渲染下,連我們家的長輩也開始認識綠鬣蜥了,人們對綠鬣蜥的印象大多是「會危害農作物」、「凶惡的外來種」。牠們真的這麼可怕嗎?這回就來聊聊綠鬣蜥吧。
綠鬣蜥(Iguana iguana)原產於中南美洲的溫暖森林環境,是寵物市場常見的熱門物種。飼養熱潮來到台灣以後,可能有飼主或業者棄養或管理不當,使得綠鬣蜥在台灣南部形成了穩定的野外族群。
喜食野草 禁輸國內
不過,別看綠鬣蜥那樣,牠其實是吃素的!綠鬣蜥主要取食植物植物的葉、花及果實。根據屏科大2018年發表的論文資料,台灣南部綠鬣蜥的胃內含物,植物性食物體積占99.3%,其中又以構樹葉片占最多數。取食農作物的比例只有在靠近開闊農地的區域比較高,但仍僅次於構樹。
不過,這未能阻擋大家的恐懼。人們害怕綠鬣蜥會對南部農業、觀光與生態造成危害。此外,綠鬣蜥到了繁殖季節會到河岸挖土產卵,這樣的行為可能會破壞河堤基礎,使堤岸倒塌。因為這些疑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在2015年禁止綠鬣蜥輸入台灣,而後又接著公告綠鬣蜥為「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飼主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登記才能繼續飼養,且不能自行繁殖。
貌不討喜 人道移除
不過,在恐懼的心理下,我們似乎都忘記了,綠鬣蜥曾經也是飼主的寶貝,現在仍有許多用心的飼主願意遵守嚴格的規範。與其全面禁止飼養,建立完善的飼養規範或許更加重要。在飼養需求仍然存在的狀況下,禁養政策可能使買賣地下化,令不良飼主與業者私下繁殖、炒作價格。這樣的現象終究不能解決入侵種的問題。
從生態的角度考量,那些溢出野外的綠鬣蜥的確需要移除。過去也有專業人士不遺餘力,將綠鬣蜥的痛苦減至最低,為牠們送行。然而,因綠鬣蜥的外表不討喜,人們普遍抱持反感心理,將之視為全民公敵,近期有民眾以「除害」之名,掀起打獵潮,民眾持彈弓、瓦斯槍、魚叉獵捕綠鬣蜥,這些方式不僅效率差,還可能讓綠鬣蜥驚慌逃散。此外,更有人捕捉後對綠鬣蜥施加不必要的虐待,諸如讓綠鬣蜥咬著爆竹遭受爆炸。儘管綠鬣蜥是入侵種,但生命本身沒有罪過,牠們終究不該淪為人們虐待、訕笑的對象。請盡量減輕綠鬣蜥的痛苦,讓牠們有尊嚴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