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少個體 才能避免絕種?

文/高詩豪 .圖/Josh Wise |2021.08.12
733觀看次
字級
同學們若是對生物學有興趣,念到高中後會接觸一門「保育生物學」,其內容就有介紹運用數學的概念,以求制定相關保育政策。 圖/Josh Wise

文/高詩豪

同學們若是對生物學有興趣,念到高中後會接觸一門「保育生物學」,其內容就有介紹運用數學的概念,以求制定相關保育政策。

那麼究竟需要多少個體,才能有效保護金絲猴、孟加拉虎等面臨絕種的物種呢?很可惜目前學術界還不能給出明確數量,來確保物種不會滅絕。這個問題必須視各個物種,其「繁殖行為」和「環境條件」而定。舉個例子,假設某物種已經有成千上萬隻,但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採取無性生殖(繁殖行為),導致基因多樣性極其低落;此時只要發生一次極端的天氣災難,該物種就有可能「全部再見」,因為牠們族群中沒有什麼「奇人異士」——你隔壁同學若撐不過這次滅絕,你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避免基因單一化的角度下,一個物種至少得有50隻個體才能避免近親交配;若一併考慮環境惡化可能性,500隻個體可能是相對保守的數字了。像是之前本版曾介紹過北非只剩下2隻白犀牛,那時就等於已宣告絕種;南方白犀牛雖曾一度驟降至50隻,但幸虧當地保育人士及國際專家出手救援,目前已成功復育至1萬7000隻個體。

預防勝於治療。為了避免剩餘少數殘存個體由於基因歧異性過低,無法恢復原先正常族群的情況發生,我們平日就應多關心相關保育議題,並試著量力而為地付出實際行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