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達人】 雲南媳婦張存沛 餐桌上的食育家

陳玲芳  |2021.03.20
6305觀看次
字級
張存沛要做的不只是端出美味私房料理,更樂於扮演餐桌上的食育家。圖/荷風中國菜餐廳、宮魯提供
荷風中國菜餐廳的三道素菜:古早味豆腐、素食干扁四季豆及蛋奶素炒飯。圖/荷風中國菜餐廳、宮魯提供
張存沛是宋晏仁醫師(中)的粉絲。圖/荷風中國菜餐廳、宮魯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舉世皆知,儘管今日在國際各大都市均可吃到「中國菜」,但是行家仍一致認為,唯有在台灣,才能品嘗到各式各樣道地的中國菜佳餚。

台灣,著實為眾多老饕與美食家的天堂。然而,二○一四年爆發的「食油危機」,諸多食用油廠商違法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數起劣質油品事件。連長期鑽研毒物學的專家,如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都大嘆無奈:「為什麼我們常用的油,居然有這麼多不明成分?」為避免台灣從美食「王國」淪為美食「亡國」,食安問題,人人有責。

回歸天然食物能量

「荷風中國菜餐廳」,創立至今二十三年;源自台灣早期眷村菜,主要提供四川、雲南風味家常菜。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與國民生活水平提升,從早期的「吃飽」到如今「吃巧」,創辦人張存沛說,「多少文明病病從口入?因此,開餐廳不應只停留在舌尖上的滿足,更要回歸天然,用心將食物的能量傳達給每位客人,讓他們透過用餐,填補身體的需求。」

「食物的本質,從入口就知道。」荷風菜色講究攝取食物本身的天然油脂;遇素食需求者,便採用好的苦茶油,並且不放糖及堅持使用好的調味料。張存沛說,由於自己只要吃進不好的油、過多的醣,就容易過敏不適,因此三十幾歲就有「養生」概念,四十幾歲開始選擇適合自身營養需求的生酮飲食。

「我們每盤菜都有故事,我們的菜會說話。」雲南菜的美味,有不少需要仰仗豆豉與酸醃菜加持,才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獨特風味。醃製食品如酸菜、豆豉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益生菌,益生菌對人的身體非常有益,「發酵食物不只是好吃而已,而是有更高的營養價值。」

她想開百年老店

桃園龍潭的客家女兒,成了雲南媳婦,三十四歲那年,張存沛為照顧孩子,離開任職六年的外商銀行;三十五歲時,為了幫婆家也為自己爭一口氣,決心創業成立「荷風中國菜」餐廳。三十九歲與誠品合作在台大醫院美食街開店,同期在大直實踐大學商圈另開分店;四十五歲在內湖開設「荷風會館」,並取得日本三百五十年老店「酢屋」銷售權。

張存沛自嘲是「看書做菜」的人,「當年出來開店,家人都覺得我很不切實際。」婆婆原本在桃園眷村賣雲南菜,從小吃攤到店面,擁有許多老主顧;一九九八年,因眷村改建,不得不搬遷。老人家其實不想動,但曾在外商銀行任職的她,相信「出去創業」非難事。

因此,她選了過去工作的民權復興商圈,大膽投資五百萬元開設中餐廳,包括砸下三百萬元找設計師規畫裝潢與CI企業識別標誌。之所以如此大手筆,因為當年心裡盤算的是:「我想開的是百年老店,雖然別人覺得小餐館幹嘛做CI?但以百年歷史來看,絕對划算。」

「荷風中國菜」餐廳,以蓮花水池與紅磚地板營造出靜謐的用餐空間;期間歷經九二一地震、納莉水災、SARS疫情,餐廳經營一路過關,並在第十一年拓展三店;「雖然連鎖,但每家店都有不同眉角,才會賺錢。」除了用時間累積人情,贏得老客戶青睞,「以客為尊」的貼心,也讓顧客變成事業伙伴,成功詮釋「德不孤,必有鄰」與「天助自助者」的道理。

營養觀念線上學

印度教、佛教瑜伽士,修行期間常以純淨、充滿能量的食物,或者所謂的「悅性飲食」(Sattvic Diet)來補充營養。宋晏仁醫師推廣「211瘦身法則」,飲食強調「蔬菜占兩份、蛋白質占一份、全穀類占一份」的食物配比,至於全穀類則應選擇未經過精製的澱粉。

張存沛是宋晏仁的粉絲,近三年來,她用二十年的餐飲經驗去執行減醣、無麩質與友善生酮飲食。她認為宋醫師的「211」餐盤簡單明瞭,將餐盤分四等份,蔬菜二分之一、蛋白質四分之一、五穀雜糧四分之一,「只要有決心,每個人都做得到。」

三年多來,張存沛每日早上五、六點起床後,就展開線上學習,用心汲取中外最新營養觀念,因而得知前衛生署副署長宋晏仁,曾因肥胖、壓力,體檢報告滿紙紅字,一度面臨死亡威脅,直到靠著「211全平衡瘦身法」,不僅讓他在六個月內甩肉近二十公斤,更重新奪回健康的掌控權,也重新找回身心靈平衡。

最近,經朋友介紹,在因緣俱足下,張存沛讓宋醫師品嘗荷風餐盒,兼顧營養健康的美味,不但符合「211均衡飲食」概念,也讓他吃過讚不絕口。「我想,未來應該有機會合作推廣『211餐盒』。」 張存沛開心地說。

堅持只用好油鹽

其實,早在食油危機爆發前的二○一三年,張存沛就注意到國內食品安全頻頻亮紅燈。如衛福部在當年下半年公布國內五大造假食物排行榜,第一名是「素食摻葷」,其次分別是豬肉混充牛肉乾、蜂蜜不純,與果汁不含水果原汁,以及米粉不含米。

這些造假食物充斥市面上,不但重創台灣美食王國形象,也讓當時經營餐廳甫邁入第五個年頭的張存沛深思,如何讓客人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當然要多吃當地、當季的食物,不僅減少食物里程、兼顧環保,也降低攝入各種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所添加的防霉劑、保鮮劑。

同時,應善用「飲食紅綠燈」概念,盡量少吃「多糖、多油、多鹽」的紅燈食物,多吃「低糖、低油、低鹽」的綠燈食物,黃燈食物則淺嘗即止。「寧願多付一點錢買健康的食材,然後少吃一點。」並盡可能「一天中,至少為自己與家人料理一餐」。如果要外食,也應多光顧有信用的餐廳或店家。

「荷風不用味精與雞粉,堅持只用好油好鹽;相信天然好食材的味道,是上天賜予的人間美味。」張存沛堅信,唯有陽光、泥土、空氣和時間淬練出的調料,才是做好菜的好搭檔。

「追求美食乃人之常情,但美味必須涵蓋健康。」張存沛認為,現代人很捨得花大錢吃美食,卻常因為不懂得選擇,不斷消耗自身健康而不自知,這也凸顯了「飲食教育」的重要性。民眾如果有多吃「原形」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的概念,「食育」才算及格。如今,她要做的不只是端出美味私房料理,更樂於扮演餐桌上的食育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