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 348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7 將人間佛教落實在生活中 2-2

星雲大師 |2021.02.11
1636觀看次
字級
阿里山日出。圖/林務局提供

上海人民出版社採訪
時間:二○○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地點: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提問八:說到幸福,很多人常常感嘆,「快樂」是世界上昂貴的東西,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條件愈來愈好,視野愈來愈廣闊,所能運用的資源也愈來愈多,卻每天還總是憂心忡忡?找不到快樂,找不到幸福?

大師:現在的人比較追求浮華、追求虛榮,其實跟過去相比,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多了,過去我們逃難,流離失所,但也沒見多少人自殺。現代人還非常的急於速成,急於一夜致富,其實只要我們努力了,奮鬥了,就一定會有收穫,個人發展不要急,要慢慢來。

提問九: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博愛,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是仁愛,現在我們的獨生子女一代長大成人了,你對他們這代人有什麼忠告?能不能給年輕人提一些建議,如有關如何規畫人生與事業?

大師:現代社會往往「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所以要淨化媒體,提倡買書,宣導生活儉樸,提倡人間的道義,情義比金錢更重要,酒色財氣要淡化。希望壞事不出門,好事傳萬里。

提問十:大師對當代人的信仰問題與精神狀況有什麼看法?如何以仁義禮智來引導我們當下的人生,以出世的精神指導入世的事業?

大師:要相互謙讓、幫助,這就是和諧,不是你不容我,我不容你,佛教提倡六和:第一、經濟平等;第二、思想統一;第三、法制平等;第四、生活同住;第五、語言親切;第六、心意尊重。以「六和思想」來引導生活、事業,是最好的方式。

提問十一:大師曾說過,和諧,其實是兩方或多方相互體諒寬容的結果。在當今形勢下,大師對和諧社會有什麼新的解說?

大師:「和諧」不是說統統都是一樣的,眼、耳、嘴都不一樣,但都很重要,各司其職,各有其味就是和諧,如腸胃和諧就是健康。「大」,就是和,大海裡有蝦、有魚,是和諧;穿衣服,有黑、有白、有紅,也是和諧。
提問十二:大師曾說過,佛教有益於國家社會,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而言,佛教將如何幫助他們改善處境?

大師:佛教是全球最大的心靈諮詢機構,佛法能增強內心的力量。

提問十三:環境問題正成為全球性的隱患,地球變暖,資源浪費等等,對此大師有什麼建議?

大師:蜜蜂要生存,要採蜜,但牠會很小心地採蜜,不會損壞花。我們來到世界,也要小心地愛護我們的世界。

提問十四:大師對中國乃至全球的教育現狀有哪些感想?

大師:我一直在提倡「人間佛教」,過去的佛教,都是小圈子,並沒有走向大眾,今天佛光山每天要接待四十多個參訪團,他們不僅僅是去看風景,也是去了解佛教,進而接受佛法的教育。現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都有佛教義理、經典相關的講座和課程,相信這些教育,有助於內心的修鍊。

提問十五:「人間佛教」在幾十年的具體實踐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大師:「人間佛教」對社會的貢獻很多,「人間佛教」可以樹立現代的道德,淨化當代人的心靈,改變不良風氣。我寫文章也是救國家、救社會,對於中國的社會也有用處,十三億的人口如果沒有秩序、沒有道德,這個民族很危險,我想我們的書對社會是有文化上的貢獻的。

提問十六:當今世界上,那些把矛盾、對抗、衝突不斷推向高峰的生化武器、航空母艦、洲際導彈等高科技已足以毀滅地球,人類文明該如何對此進行制約?

大師:社會需要重建心靈,淨化心靈。心生萬法,心靈淨化了,人的生命就善了。有佛法,就有辦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