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 343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6 與大馬法緣 5-2 接受馬來西亞導演黃巧立專訪

星雲大師 |2021.02.04
2305觀看次
字級
位於馬來西亞新山的佛光山新馬寺。落成於2017年10月,由大師親自命名,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共用推廣文化教育的中心。 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6

與大馬法緣 5-2

接受馬來西亞導演黃巧立專訪
時間:二○○九年六月四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光雲堂 

記者:師父第一次到馬來西亞,是一九六三年,到東南亞好多國家去拜訪,也接觸了很多老朋友,接觸了很多大德,大師還記得嗎? 

大師:一九六三年,我是代表中國佛教會,參加美國和東南亞佛教的訪問團,我記得那個時候是擔任發言人。那次訪問,就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傳》的因緣,我和馬來西亞的年輕人結了很多的緣分,他們也知道我,所以我去了他們就熱烈歡迎,還有一些法師們,像廣餘法師、振敏法師、鏡盦法師、金星法師、金明、伯圓法師等,可以說走到什麼地方都受到這許多長老法師的熱烈歡迎,所以中國佛教訪問團那一次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可以說受到很大很大的鼓舞。

記者:那一次的訪問,您其實在《海天遊踪》裡頭也記錄了。然後一九六七年的時候,佛光山就開山了,那一段時間就比較忙碌於佛光山的建設,就比較少去馬來西亞。

大師:再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那個時候台灣比較貧窮,因為剛光復,佛教要發展復興,沒有錢,我看到多數的人都向馬來西亞化緣,馬來西亞那許多法師、信徒,我想不勝困擾了。佛光山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跟馬來西亞化過緣、要過一塊錢,但是馬來西亞優秀的人才都流到佛光山了,這是比錢財要重要的。

記者:確實是。說到人才,想請大師為我們講一下,經過這麼多年來的經營,今天佛光山、國際佛光會,佛光人的精神已經遍布全世界五大洲,在全世界弘揚人間佛教的這個事業上,馬來西亞的佛光人扮演怎麼樣的一個角色?

大師:佛光山有很多單位,文化的、教育的、慈善的、寺院行政的,這當中馬來西亞的青年很多,像在馬來西亞的覺誠法師,他很優秀;在英國倫敦的覺彥法師,是馬來西亞一個護理學院畢業的;印度德里有個慧顯法師,以前也待過馬來西亞東禪寺;歐洲瑞士也有覺如法師……其實,在五大洲住持佛光山寺廟的,我們沒有分誰是馬來西亞、誰是台灣、誰是哪裡的,都是佛光人。
不過總之一句,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在佛光山,對於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他們有巨大的幫助,巨大的貢獻。

記者:馬來西亞現在有很多人學佛,在向大師學習,但是在七○年代,很少馬來西亞人來過台灣,記得那個時候最初來的有好幾位,陳愛珠是其中一位,您記得他嗎?

大師:陳愛珠、林亞鳳,還有現在的繼舜,在怡保的繼明,我都還記得他們,還有依修,當然還有好多好多!那個時候在開山,要挖土、挑沙、搬磚塊、石頭,陳愛珠那個汗水留下來的樣子,還記在我的心中,過去那許多開山的狀況、人事,在我的印象裡面永遠不會淡忘的。

記者:一九七七年有八位馬來西亞的年輕人第一次來總本山拜會您,當時您也收了他們做弟子,您記得他們嗎? 
大師:梁國興。

記者:對,那八個您最初馬來西亞的弟子。

大師:這八個人很重要。

記者:邱寶光。

大師:梁國興、梁國基、黃增金、陳穎椿、梁嘉棟、黎順禧、許來成,他們到佛光山來,在這裡皈依,回去成立大馬佛教青年會,邀約檳城州的州長許子根,也是一個佛教徒,很虔誠,來參加佛教青年會,在大馬佛教成立了一、兩千個分會,為馬來西亞的佛教帶來了很大的盛況。邱寶光在那個時候佛學已經很好了,梁國興、梁國基,他們的佛學也都很好,還辦雜誌,今天馬來西亞佛教的發展,檳城這八位青年的貢獻相當大。

記者:剛剛我們談了七○年代,現在來談談八○年代。一九六三年之後大概相隔了二十年,就是一九八三年時,師父正式以佛光山宗長的身分帶領弟子,第二次去到馬來西亞,您記得這件事情嗎?

大師:當然記得。二十年沒有到馬來西亞去,原因就是台灣去馬來西亞化緣的人太多了,我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就不去了。不過後來再去馬來西亞,我講我的一種心理,我只是做一個形象,到馬來西亞不是化緣,是要讓馬來西亞的佛教徒都知道,台灣和馬來西亞的大家都很互相尊重。我想佛光山同馬來西亞結緣友好,可以說快要半個世紀了,大家一直互相尊重,就是青年人來往,也沒有哪一個對佛光山不好。

記者:那時候大師去得還滿頻繁的,尤其一九八四年的年中、年尾,您至少去了三、四次,而且有一次比較大型的。

大師:去了一次以後,人就是這樣,見面三分情,見了面就會有人情的債:你來、你來,做什麼、做什麼……就這樣,後來又連續去了好多次。再後來,由於依修法師、陳愛珠他們要在那邊成立佛光山別分院,原本我們想馬來西亞的佛教已經很盛況了,不必要台灣再到那裡去插一腳。不過後來看到大家很虔誠、很友好,尤其陳愛珠他們在這邊念過書,相互之間聯繫來往,後面就更加的團結了。

記者:師父記得「太平」這個地方嗎?他們很感謝大師在一九八四年時為他們籌辦了萬緣法會,籌足了很多錢。
大師:我記得有這件事,他們要建一個太平佛教會,也是一幫年輕人,陳春榮、黃振興等,但是他們不得辦法啊!那時候在馬來西亞,在家年輕人要建一間道場,建一間房子談何容易?後來就找佛光山幫忙,辦了一場萬緣法會,太平佛教會就有了。

記者:他們也非常感謝大師!

大師:不用感謝,沒有費什麼力氣,我也沒有少一塊什麼,更不像佛陀「割肉餵鷹、捨身飼虎」,只是小小的一點心意啊。(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