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綠色革命 改善糧食危機 潘楠慕 |2021.01.17 語音朗讀 20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改善農業生產力,有助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圖/美聯社 農業技術進步,大幅提升糧食產量。圖/法新社 研究人員嘗試發射微小粒子至開普敦大氣層,反射太陽光。圖/美聯社印尼政府透過食物莊園計畫,提高作物產量。圖/美聯社開普敦一些地區面臨嚴重乾旱。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自一九五○年代以來,農業技術持續進步,包括作物品種改良、耕作技術提升以及病蟲害防治等,被稱為「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發表在《衛生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的報告指出,現代農作物的品種多樣化,不僅有助改善許多國家的經濟,每年還挽救了三百萬至六百萬名新生兒的生命。研究人員指出,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是綠色革命成果最顯著的地區,也期盼其他地區能出現類似進展,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參與這項研究的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經濟學家麥寇登(Gordon McCord)表示:「如果綠色革命能擴展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我們預估當地的嬰兒死亡率將可降低三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已加劇全球糧食危機,讓極度飢餓的人口在二○二○年底升高至約二點七億人,比二○一九年增加約一倍。此外,全球每年有將近兩百四十萬名兒童因營養不良或飢餓而死亡,蘇丹、剛果、烏干達、坦尚尼亞等國的狀況尤其嚴重。研究團隊統計三十七個發展中國家的資料發現,一九六一年起,各類新品種作物被引進這些國家,從那時起至二○○○年,嬰兒死亡率下降約百分之五。研究人員指出,發展中國家新生兒死亡數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糧食作物的產量提高;全球許多落後地區,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麥寇登說:「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對公共衛生非常有利;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對綠色革命相關研發計畫提供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研究團隊以小麥、玉米、水稻分析發現,除了作物品種改良,國際合作也有助降低新生兒死亡率;隨著美國的現代農作物出口持續增加,發展中國家嬰兒死亡率也不斷降低。此外,全球現代作物使用率從零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後,新生兒死亡率下滑約三個百分點。麥寇登強調,這項研究仍不夠完善,因為他們的調查以作物品種為主,尚未把肥料的使用、灌溉或病蟲害防治方法的改進完全納入,未來會持續導入更多數據;他說:「我們的研究結果,並不代表示需犧牲其他農業技術來推廣現代作物品種。我們希望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能夠更全面,這不僅能改善農村貧窮民眾的生活,也能解決糧食危機。」印尼開發食物莊園 提升農作產量聯合國糧農組織示警,新冠疫情暴露了「農業糧食系統的脆弱性」,且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和社會動盪,呼籲各國全力因應;印尼政府也求助基因工程和植物育種專家,推動大規模的「食物莊園」(food estate)計畫,避免糧食作物短缺。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已指示政府機構,在北蘇門答臘省和加里曼丹省建立大型的國家級食物莊園,預計開發七十七萬公頃土地。他表示,這項計畫的目標是提高糧食產量,並增加庫存,降低對國外的依賴;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和道路會在短期內完工,讓大型的現代化農業機具能夠運送至當地。科學家指出,食物莊園計畫的重點之一,是在不同農地上種植最合適的作物;該計畫預定種植的作物包括水稻、馬鈴薯、玉米,所需農地各不相同。雪梨大學土壤科學教授米納斯尼(Budiman Minasny)表示,印尼一些地區的土壤由酸性凝灰岩形成,是火山噴發產生的硬化灰燼,營養成分不足,酸度很高。欲種植作物,必須先改變這些農地的土質。一家小型咖啡農場的經理馬納魯(Isner Manalu)指出,當地農民會使用有機肥料(如動物糞便)讓土壤更肥沃。他說:「我們的祖先非常了解這一點。他們說,在農地飼養牲畜,能讓收成更豐碩。」印尼農業部土地資源研究局(BBSDLP)則以科學方式協助農民,例如透過衛星影像分析各地區的土地,找出湖泊附近的低地,因為這些地區含有被沖刷而下的沉積物,土壤更肥沃。該機構指出,導入各種先進科技,將可大幅提高生產力。他們也協助農民正確使用有機肥料,並輔導他們使用智慧耕耘機,並制定最適合的耕作方案。BBSDLP也運用基因工程和植物育種技術,開發許多水稻品種。這些水稻的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甚至能在泥炭土地上生長。在某些地區,水稻的產量可達每公頃五噸,不僅能為印尼提供充裕的糧食,農民的收入也因此改善。茂物農業大學(Bog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的土壤生物技術教授尚多沙(Dwi Andreas Santosa)表示,改善農地土壤和培育新品種作物,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關鍵;除此之外,政府也需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耕作技術的提升。尚多沙說,印尼食物莊園計畫的成敗取決於科技,若能運用科技「密切照顧」,未來才能免於糧食短缺問題。南非調暗陽光 緩解嚴重乾旱南非開普敦的乾旱狀況嚴重,缺水危機很可能衝擊當地旅遊業,危及經濟命脈;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政府已要求民眾節約用水;由於氣候變遷讓乾旱情況持續惡化,一些科學家已提出新構想,試圖發射微小的反射性二氧化硫顆粒進入大氣層,以人為方式「調暗」陽光。開普敦曾在二○一五年至二○一七年歷經極端乾旱,此後已致力解決水資源危機;當地政府目前的對策除了呼籲節約用水,還設法抽取深層地下水、推動水資源循環使用以及興建海水淡化廠。然而,這些措施的成效有限;專家指出:「開普敦已大幅減少用水量,也實施供水配給,但乾旱已成為當地的新常態;氣候變遷,正讓開普敦逐步邁入永久性乾旱的環境。」開普敦大學、挪威科技大學和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協助開普敦化解危機。研究團隊在發表於《環境研究快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的報告指出,他們正以模型模擬太陽輻射管理(SRM)工程,使用「平流層氣溶膠注入」(SAI)技術,讓化學粒子阻擋輻射;模擬結果顯示,若能以粒子反射陽光,遏制地表的溫度升高,可能讓乾旱的機率減少九成。然而,太陽輻射管理是否可行,至今仍有爭議;科學倡議機構「氣候分析」(Climate Analytics)指出,氣候變遷是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靠另一種人為方式加以改變,「可能對氣候系統形成危險的干擾」。該機構警告,SRM將大幅改變氣候系統,不同地區將因此出現因氣候改變的「贏家」和「輸家」,極可能引發國家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另外,SRM 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實務操作上不僅將耗費漫長的時間,也需要龐大資金。參與SRM研究的歐多拉米(Romaric C Odoulami)博士坦言:「研究證實SRM有助降低開普敦嚴重乾旱的風險,但我們了解,這可能引起爭議;我們不會把這種方法視為減少碳排放的替代方案,也正在研究其他風險較低的氣候行動。」 前一篇文章 愛爾蘭 藝術賞析 成為醫學課程 下一篇文章 尋求綠色復甦 歐洲表現勝亞洲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5如是說2025.07.0206【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7安忍,一種無畏的慈悲2025.07.0208【詩】覺有情2025.07.0209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10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五重星系群碰撞 引發宇宙音爆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伊朗女性新審美觀 鼻形雕塑成風新藥開發步調慢 找現有藥物抗失智 作者其他文章東南亞藝術家 音樂舞蹈挑戰極權體制小威投資新創 培育非裔科技人才日本女網Top50俱樂部 打造下一個大坂直美師法自然 學習野生蜂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