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322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39 什麼是真理 3-1

星雲大師 |2021.01.06
2026觀看次
字級
圖/楊祖宏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39

什麼是真理 3-1

美國公共電視台《接近真理》節目遠距採訪
時間:2007年4月7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提問一:今天非常榮幸能採訪大師。有關「人類的意識」的問題,在世界各個研究領域都受到重視,科學家、宗教家及哲學家,對意識也有相當程度的研究。請教大師,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如何解釋人類的意識?

大師:目前心理學家跟佛教一樣,都在探討「意識」,「意識」是佛教八識中的第六識。前五識,眼可以看物,耳可以聽聲,鼻可以嗅味,舌可以嘗味,身有感觸,這些都是有形的,唯有意識是無形的。意識可以駕馭前五識對這個世間的分別、了解,要看、要聽、要說,都由意識指使。
但佛教除了講第六識──意識,還講第七識、第八識,它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不管意識領導眼耳鼻舌身做好或做壞,第七識都會負責將前六識的所作所為,傳送給第八識。第八識又叫做「阿賴耶識」,是真正的心,也就是「我」,它如同倉庫般,將好事、壞事盡收藏在裡頭。
人有前世、今生及來世,而庫存在倉庫裡的東西,會在來世一一現行。也就是說,今生做好、做壞,會影響下一世的業報情況。

提問二: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意識只是一種幻覺,但是宗教家,乃至神學家、哲學家的說法並非如此,他們認為它是真實的。請問佛教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大師: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宇宙萬有皆由心識分別所變現。意識不是幻覺,它只是無形無相。例如有人問:空氣長什麼樣?愛又是怎麼樣?即使將人解剖,還是找不到愛,但不能因此說沒有愛。世界上,不是只有看得見的物質才存在,無形無相的精神世界就不存在。因此,世間上的「有」,要從各種角度去了解,才不致偏頗。例如人之將死,眼、耳、鼻、舌、身即將失去作用,但是經過醫生急救,心(精神)活動起來,眼耳鼻舌身也會跟著再起作用。所以,只要物質和心調和,就能起作用。
除了科學家的研究,還可以從各種角度做探討,如以藝術家、哲學家、宗教家的角度來解釋宇宙人生。

提問三:禪定如何在體內運作,並產生更深層的意識?禪定如何幫助人類認識真實世界的存在?

大師:禪,也是無形無相的,不能說它就在我們的身體裡,或說它與人的血肉有關係,因為禪是個超越的、悟的境界。如同燈光突然間點亮,雖然是在這個地方點亮的,但是周圍的人卻都能接受到光線的照射。
禪是心統一身、口、意的狀態。倘若人的身體和心不能調和,那麼身、口、意將各行其事,如果身、心統一了,人也就開悟了。在「悟」裡,是完全超越時間與空間。當然,悟不是證佛果、成道了,悟只是了解,之後還要修證,依照所悟的道理去實踐,漸漸地行為和所知結合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解脫、自在的人了。

提問四:我曾經在文章中讀到大師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您很欣賞星雲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廣闊。而《接近真理》節目正是在探討宇宙,以及宇宙與意識之間的關係。請問大師,宇宙和意識之間的關係如何?

大師:所謂「星雲團」,是比銀河系更大的一個單位。之所以取名「星雲」,是希望自己與久遠的過去有關係。所謂「真理」,就是超越時空、超越對待、超越生死的道理。依佛教的說法,「空」就是真理。「空」包容萬有,「空」沒有形相,但無所不相,例如眼前是一個方形的盒子,「空」就是方形的;如果是一個長形的盒子,「空」就是長形的;如果是圓形的,它就是圓形。
世間上凡事其大、其久、其平等的就是真理。好比大地,任人踩踏,它會給予包容;好比空氣,無論何人需要空氣,它都會提供;好比太陽,有人需要溫暖,它就賜給他;又好比水,有人需要喝水,它也會無條件的供應。在佛教裡,空、般若具有這種性質,所以它是真理。

提問五:剛剛提到意識也能用來理解「空」的道理,那麼請問大師:意識是宇宙的基礎嗎?意識比科學家研究的物質世界的真理還重要嗎?

大師:科學家研究發明的東西,本身是沒有意識的,如一棟房子,如果沒有用人的智慧來設計它,它就不能成為房子。所以,任何物質都必須有心的存在,都必須與精神融和,才能成其有。
在中國,有「心不在焉」的成語。如果一個人心在不焉,縱使用眼睛看,也看不到東西;耳朵聽,也聽不到聲音。人類分別宇宙事物的好壞、大小、輕重,都是靠這顆心。科學家能創造、發明很多東西,為什麼一般人不能?因為科學家心的智慧、心的能量比一般人高。

提問六:接下來請問大師,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上帝的存在?佛教對上帝的概念是什麼?他與西方神學中的上帝又有什麼不同?

大師:現在是民主時代,人人都能做總統,同樣的,人人也能成聖成賢,人人也能成為上帝。上帝在中國,如同天,天是很偉大的,是萬能的。但是從人人都能成佛,都有成佛的性能上來推想,佛教看上帝,就是人人都能成為上帝。
一個人只要修學有成,就有超人的能力,因此,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敬。人若能忙能閒、能進能退、能早能晚、能前能後、能高能低、能飽能餓,有了能量、能力,也可以成為萬能。宗教應該有這種超越的、革新的想法,才能提高人類與宗教的平等、和諧。(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