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0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人海慈航:怎樣知道 有觀世音菩薩 10 第二章④ 願做觀世音 喜為他人圓滿所願

星雲大師 |2021.01.03
4329觀看次
字級
榆林窟第2窟西壁南側水月觀音菩薩像/西夏/甘肅瓜州

文/星雲大師

願心的昇華

想成就任何事,一定要先發心立願。發心立願,並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修行、實踐。一如觀世音菩薩。

願從心生,發願就是「發心」。

世間上最寶貴的能源,最殊勝的財寶,不在地底下,不在深海裡,不在銀行中,不在荷包內,而是在我們的心中。「心」如田,如地。農田必須經過開發,才能播種、耕耘、收成;土地必須經過開發,才能建造樓房,發展企業。我們的心田、心地也必須經過「開發」之後,才能產生無限的功用。例如──

我們的心中有慈悲,如果能「發心發願」將慈悲開發出來,就能夠人我一如,無怨無悔。

我們的心中有智慧,如果能「發心發願」將智慧開發出來,就能夠深入法海,自利利他。

我們的心中有慚愧,如果能「發心發願」將慚愧開發出來,就能夠謙沖虛懷,不斷進步。

我們的心中有歡喜,如果能「發心發願」將歡喜開發出來,就能夠利樂眾生,永不退轉。

甚至我們「發心」吃飯,就能吃得飽足;我們「發心」睡覺,就能睡得香甜;我們「發心」走路,就能走得長久;我們「發心」做事,就能做得起勁。

生活上的一切都要靠「發心發願」才能進步增上,圓滿完成。

二十歲以前,我與一般人一樣,匍匐在香煙裊裊的佛殿中,誠心祝禱:

慈悲偉大的佛陀!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請您加持,

賜給我慈悲,讓我能息滅貪欲瞋恚;

賜給我智慧,讓我能除去痴暗無明;

賜給我勇氣,讓我能衝破一切難關;

賜給我力量,讓我能順利學佛求道。

每天在朝暮課誦之後,我都這樣地祝禱,心裡覺得如此的祈求是理所當然的。但二十歲以後,我從佛學院結業出來,忽然一個念頭閃入心中:「我每天向菩薩求這求那,都是為著自己,豈不太自私了嗎?如果每一個佛弟子都像我一樣貪得無厭,諸佛菩薩為了滿足我們的所求,不是忙碌不堪嗎?」

自此以後,每當禮佛誦經、講經說法等各種功德佛事圓滿之後,我的祈願內容有了改變:

慈悲偉大的佛陀!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請您加持我的父母師長,

讓他們福壽康寧;

請您加持我的親朋好友,

讓他們平安吉祥;

請您加持我的有緣信徒,

讓他們事業順利;

請您加持一切功德護法,

讓他們福慧增長。

觀世音菩薩垂目含笑,似乎是在嘉許我的進步,我自覺心安理得,因為我不再自我需索,而是為別人祈求。

然而就從二十歲那一年起,我開始了曲折多變的人生。先是追隨太虛大師革新佛教的理念,冒著生命危險,企圖整頓寺院,功敗垂成,因而「發願」有生之年,必定要盡一己之力復興中國佛教,後來果然「願不虛發」;因此又再「發願」將來要「普門大開」,建寺安僧,接納十方,結果也是「有願必成」。

有鑒於當時的佛書艱澀難懂,我發心寫《釋迦牟尼佛傳》,祈願用文學的方式來表達佛陀偉大的一生,或許是因為熬夜寫稿的關係,經常咳嗽,以為得了肺病,所以每天拜佛祈求,一方面希望能寫完佛傳再讓我往生,一方面「發願」要將佛陀寫成人間化、人性化的至情至聖。一年多後,順利出書,而我從拜佛發願當中,也啟發了無限的信心,每天彷彿徜徉在佛陀的慈悲中,與佛陀感應印心。

我曾經三次入獄,在宜興擔任白塔小學校長時,白天國民黨軍隊來搜查共產黨游擊隊;晚上共產黨游擊隊又來偷襲國民黨軍隊,我先後被抓去逼問軍情。到了台灣,民國三十八年,我又遭到嫁禍為匪諜,與慈航法師等數十名出家人一起被捕入獄,關了二十三天。死裡逃生之後,感到生命無常,從而「發願」要將自己所體證的佛法布施給大眾,因此我四處弘法,樂說不怠,即使歷經挫折、重病,也不曾退心。

就這樣慢慢地到了四十歲之後,有一天,我反觀自照,略有所得:過去所有的祈願也是自私自利,不盡如法啊!因為我請求佛菩薩庇佑的對象,無一不是圍繞在「我的」這兩個字上面,這仍然是一種自私的貪求。從四十歲到五十歲,我的祈禱有了一番突破:

慈悲偉大的佛陀!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祈求您給世界帶來和平,

祈求您給國家帶來富強,

祈求您給社會帶來安樂,

祈求您給眾生得度因緣。

每次念完這段祈禱文,心中不免自喜,覺得在修行上又更上一層樓,因為我不是為我自己祈求,也不是為我的親友信徒祈求,而是在實踐《華嚴經》所說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從四十歲到五十歲這十年當中,正值創建佛光山期間,在開山伊始,我就發願「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在願心的支持下,不管是山洪巨風的來襲,或財務困難的危機,我都勇往直前,不曾退縮,不知不覺中突破了許多困難。當時世局詭譎,一度人心惶惶,我在美國設立道場,也處處遭逢困境,憑著「佛光普照,法水長流」的願心,終於忍辱負重,克服萬難。

時光荏苒,心中的體會也不時遞嬗。五十歲過去了,我忽然心有所感:學佛應該是效法諸佛菩薩「代眾受苦,難行能行」的精神,為什麼自己卻總是祈求諸佛菩薩做這做那?

因此,五十歲以後,我開始向諸佛菩薩作如是的告白:

慈悲偉大的佛陀!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請讓我來負擔天下眾生的業障苦難,

請讓我來承受世間人情的辛酸冷暖,

請讓我來延續實踐佛陀的大慈大悲,

請讓我來學習如來世尊的示教利喜。

回想這數十年來,我雖然開刀多次,卻未曾間斷弘法工作;我奔走斡旋,終於讓海峽兩岸佛教的代表,首次坐在同一個會議廳裡商討議案;我走訪中國大陸,為兩岸和平以及福利眾生而祈願;我多次溝通協調,說服諸方大德,在印度佛陀成道處舉行國際三壇大戒,恢復南傳國家比丘尼僧團制度;我不辭辛勞,在世界五大洲遍設道場及佛光會,實現僧信平等、光大佛教的理想。

清夜自捫:凡此艱鉅使命,一 一完成,若非蒙我佛加被,以願心為力量,何能致此?

省庵大師曾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觀世音菩薩亦以「願心」成就無上菩提,其每一個大願,願願都在饒益有情。

普利世間,慈悲喜捨是多麼地深宏廣大。

多年來的修持體驗,使我深有所感:「發心立願」如同學生的升級,應該要策勵自己不斷進步,像地藏菩薩的誓願從「超度亡母,出離苦趣」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經過了無量億劫的考驗;彌勒菩薩的發心從「求名求利,遊族姓家」到「降誕娑婆,廣度眾生」,也是多少阿僧祇劫提升的結果。

而我單單一個願心,就花費了一甲子以上的歲月,在人間佛教方面,才漸漸有一點點了然於心;在修道成績方面,才慢慢有一點點差可告慰。可見生命是一場長久的馬拉松賽跑,誰能「發大願心」,堅持到底,誰就能真正地給人好因好緣。

就讓我們發心立願:處處都見觀世音,自己願做觀世音;既做觀世音,喜為他人圓滿所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