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牯嶺街小劇場

文/丹青 |2020.12.16
2778觀看次
字級
牯嶺街小劇場。圖/丹青

文/丹青

位於台北城南的牯嶺街,昔日以舊書街和楊德昌導演的一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較為國人所知。近十多年來,則以「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打出名號。傳聞殺人事件的巷弄旁街角,有一座台北市的歷史建築──牯嶺街小劇場,由文化局補助經費,第二次整修完畢,今年十月二十一日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試營運,三月正式營運。

此歷史建築登錄的名稱為「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再推溯至日治時期,牯嶺街是當時的佐久間町,因靠近總督府,為日本高級文官宿舍聚集之地;小劇場所在之地,亦是一棟木製日式房舍。國民政府遷台後,這裡由台北市政府接收,作為台北市警察局第七分局。

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到五十八年,為因應業務擴充,將原有房舍陸續改建、擴建為三層磚造建築;先後易名古亭分局、中正二分局,之後因警力擴增,中正二分局於南海路和重慶南路口另建新大樓,民國八十四年搬遷至此樓。藝文界人士聞知,以台北市當時缺乏一實驗性劇場為由,多方奔走,爭取將此地改做小劇場及藝文空間。

民國八十五年,市府同意將此地做為藝文劇場使用,次年民政局召開文資會議,以此建築保存良好,在歷史上,有殖民地軍事政治機關權力表現之延續,光復後,也是警察機關使用;而其建物,亦有轉角建築之美與政治史、都市史之意義,故將此建物定為「紀念性建築物」。

民國八十六年,市府委請專長於藝術空間設計的符耀湘設計師,在保留原建物外觀的原則下,進行整體規畫、整修、設計。隔年,「台北市小劇場聯盟」與市府簽約,取得經營權,創下國內第一個閒置空間轉化成藝文空間,並由民間經營之場地的案例。

多年來,歷經「台北市小劇場聯盟」、「如果兒童劇團」、「身體氣象館」等藝文團體經營,多採自負盈虧的方式,辦理小劇團申請表演及各種藝文表演活動。建物名稱也從初期的「中正二分局派出所小劇場」更名為「牯嶺街小劇場」,唯民國一百零三年台北市文化局重新公告其為「歷史建築」,登錄名稱「歷史建築—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簡稱牯嶺街小劇場。

新的牯嶺街小劇場,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劇場老兵王墨林負責的「身體氣象館」經營。一樓除大廳、服務台、藝文展示空間外,主要為一可容納八十位觀眾的實驗劇場,是台灣劇場表演藝術的發源地。

另有一處「拘留室」,是中正二分局時代留存下來,饒富趣味性和紀念性。二樓則有較大的藝文展演空間,三樓是排練場等。

牯嶺街小劇場館主要的功能,為擔任戲劇培育和扎根的工作,期能多和學校戲劇科系、藝術家和藝術團隊合作,延續實驗劇場的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