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天道的警示

文/王兆貴 |2020.12.17
1208觀看次
字級

文/王兆貴

齊桓公問管仲,君王應該敬重什麼?管仲回答:「天」。桓公仰起頭來,看了看天。管仲說,做人君應該敬重的「天」,並非蒼天,而是老百姓。百姓親附他,國家則安寧;百姓輔助他,國家則強盛;百姓非議他,國家就危險;百姓背棄他,國家就滅亡。

將百姓視為「天」,以此抒發天道,並非管仲的個人發明。在我國古代思想家的言論中,天道無處不在。如,《尚書》中出現「天」或「天道」的頻率很高,主要是把敬畏天道的觀念注入治國安民的理念中。

天道這個概念,在古人的闡述中,往往帶有濃厚的神祕氣息,而且不只一種解釋,或者說,在不同語境下有著不同的警示。在占卜術中,天道可以通過天象來預測吉凶;在因果報應學說中,天道輪迴是不可抗拒的神諭;在老莊的哲學中,天道近似於自然法則;在義軍隊伍中,「替天行道」是「師出有名」的代名詞;在朝臣們的奏議中,天道則是透過災異,向君王拉響警報。

據《史記.殷本紀第三》記載,帝太戊主政時,桑榖共生於朝堂,一個晚上就長成合抱粗細。太戊慌忙請教伊陟。伊陟回答,我聽說邪不壓正,莫非你的作為有所不周?以後注意修行德政吧。野樹萌生於朝堂並不奇怪,一夜長成大樹就匪夷所思了。但無論怎麼說,也是自然現象,怎麼可能是宮廷淪為廢墟的徵兆呢?

面對祥瑞和災異,睿智的朝臣,作出的則是合乎自然、曉諭人事的解釋。齊景公外出狩獵,上山遇到了老虎,在水邊又碰到了大蛇,敗興而歸問晏子:「這是不是凶兆?」晏子回答:「山野與水澤本來就是虎蛇之家,你在虎蛇出沒的地方碰到牠們,理所當然,有什麼凶兆可言呢?國家真正的不祥有三:有賢人而不知是其一;知賢而不用是其二;用而不信任是其三。」

對祥瑞和災異的解讀,幾乎每個朝代都載有獨立篇章。有意思的是,解釋權一直掌握在臣子手中,這就為他們向君主發出預警提供了支持。而那些自稱是天子的君主們,既然受命於天,就要遵循天理,恪守天條,順從天意,踐行天道。如,出現日蝕時,會被說成奸佞蒙蔽聖聰;出現月蝕時,會被說成外戚專權;發生水災時,會被說成後宮干政;發生旱災時,會被說成澤被天下不足。如此等等,無非是藉機對至高無上的皇權予以監督和制衡。

這有點像西方歷史上「君權神授」,但又不等同於國史上的「王者受命於天」,兩者根本的區別在於「以神為本」還是「以人為本」。「君權神授」將宗教神權與政治威權捆綁在一起,強調的是王權神聖不可侵犯。天道盡管也很神聖,但多數是講天人合一,用物理演繹天理,用天象解釋世相,用天道映射人道,用天意附和民意,體現的是民本思想。

自然界出現的怪象,也許暫時無解,卻無所謂吉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今人雖然不再把天象、物象的變異與人事聯繫起來,但若違背了客觀規律,也會遭受報應。就連疑難雜症、變異病菌我們都防不勝防,當地震、海嘯、颶風、雷電、火山爆發等自然之力發威時,我們能擋得住嗎?科學發展至今,都是對自然規律的發現、掌握和利用。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即便短期內得逞,規律周期一到,仍然會導致大自然的懲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