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台北文學館籌備處 嘉禾新村拾光屋二度掛牌

文/丹青 |2025.04.18
225觀看次
字級
台北文學館籌備處改掛牌於嘉禾新村拾光屋。圖/丹青
文學館題字出自董陽孜之手。圖/丹青

文/丹青

二次大戰後,日本雖然經濟殘破,但仍然憂慮著文學資產會在戰後蕭條的景氣中流失。於是一些文人、作家在一九六三年成立文學館籌備會,並於一九六七年興建首座官方認證的「日本近代文學館」。

此後,日本不斷成立各種文學館。據作家陳銘磻所著《日本文學館紀行》所言,日本是全世界擁有最多文學館的國家,至二○二二年該書出版前,全國已有七百六十四所文學館,蓋日本社會向來重視文學,認為「一座理解文化美學的偉大城市,必須建構一座展現人文風貌的文學館」。

至於台灣,文學館實在寥寥可數。除了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圖書館,少數兩、三間個人文學紀念館(如鍾理和、鍾肇政),及部分城市如高雄、台中文學館外,即是首都台北市,連一座「台北文學館」都沒有。相較鄰國日本,實應自愧不如。

其實,早在二○○九年,一群作家及學者即開始倡議台北需要一座文學館,讓人們看見一座城市「非物質文化的底蘊」。經過多年呼籲,二○二二年,終於在中山南路的文訊雜誌社舉行「台北文學館籌備處」掛牌儀式,邀請專家學者一同對文學館的定位、選址及營運模式進行討論,而由書法名家董陽孜題字的台北文學館籌備處牌示也正式亮相。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選址,終於敲定將城南新建的公館大樓裙樓、面積五百一十七坪的空間,撥給台北文學館使用。興建中的公館大樓預計二○二六年完工,而台北文學館預計於二○二七年設計、搬遷完成後,正式開館。

因公館大樓位於城南,為方便諮詢委員隨時就近考察,二○二四年,台北文學館籌備處遷移至公館附近的「嘉禾新村拾光屋」,在此二度掛牌。地方雖小,但也開始舉辦各種與文學相關的展覽活動。

未來,台北文學館將由「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策畫執行,其典藏及作家資料之來源,是一九八二年即已成立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原為國民黨文工會為服務作家及藝文界人士而設立,並於次年發行《文訊》雜誌。二○○三年後,改由民間挹注經費,成立「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

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多年來蒐集典藏作家檔案、手稿、書籍資料,又擁有文訊雜誌社、城南文學森林紀州庵的經營權,以此為基礎,未來台北文學館之規畫運作,令人期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