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16 ╱第八章⑤╱

星雲大師 |2020.11.07
2129觀看次
字級
安岳圓覺洞第7窟淨瓶觀音像/北宋/四川安岳

文/星雲大師

三、三十三身──八部身、

執金剛身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前面講的是為人界的說法,從這裡是為龍等現身說法。天龍八部,又叫做八部龍神,因為天龍在八部眾中居於首位。八部: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現在一 一解釋如下:

1.「天」,是「提婆」的譯意,有欲界的六天,及色界、無色界等諸天。

在《法華論》中說:「清淨光潔,最尊最勝,故名為天。」這是對於帝釋、自在天、毗沙門天以外諸天部樂界的總稱。

2.「龍」,梵語「那伽」,是禽類的水屬之王。龍身到處隱顯自在,在《法華經》中列有八大龍王之名。

3.「夜叉」,這是勇健鬼,暴惡鬼,能飛行空中的鬼類。

4.「乾闥婆」,梵語是「彥闥縛」,譯有「尋香」、「食香」、「嗅香」、「香神」多種不同,以香為食,侍奉帝釋而司奏伎樂,常在須彌山之南,金剛窟中,能飛行虛空。

5.「阿修羅」,正音應讀為「阿素洛」,譯為「非天」,其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

是鬼神的一類,也譯為「無端正」,男醜女端正之義。又譯為「無酒」,因為宿世好酒,而不能隨順己意,故持不飲酒戒。阿修羅,很多地方都略稱修羅。

修羅在前世雖然也修五戒十善,可是他有我慢勝他之心,猜忌之念甚盛,死了以後即是阿修羅,與忉利天互相憎嫉,故恆有戰鬥,常受三時銅鑊、劍戟等苦。

世俗容易發怒的人,稱為燃燒著修羅的瞋火,就是從這裡而來,修羅不一定要說住在天上,人間到處都有修羅。

6.「迦樓羅」,是印度神話中的怪鳥,梵音叫「揭路荼」,譯為「金翅鳥」或「妙翅鳥」;又稱為「迦樓羅王」,即是一切鳥類之王。住在須彌山北方大鐵樹間,翅翼金色,兩翼之端相距三百三十六萬里。日日巡視須彌四天下,捕龍而食。頭上掛有如意珠,常從口中吐大火燄,所以又有名字叫做「迦樓羅炎」。

7.「緊那羅」,梵音的正音是 Kiṃnara,譯為「疑人」或「疑神」,因人形而頭上有一角,人見之常疑為似人或非人,故得此名。乃帝釋的樂神,能以歌舞侍奉帝釋,其形象稍似馬首人身、人首鳥身。

8.「摩睺羅伽」,正音是「牟呼洛迦」,譯為「大腹行」或「蟒神」,是人形蛇首。

天龍八部已如上述。這些本來都是出於印度的神話,因為印度人在佛陀未誕生前,均以這些為信仰的對象,所以,佛陀成道後,觀機說法,隨緣攝化,一切惡魔、神、鬼、天將,佛教之中無不包容,因而給他們一個進入真正大道的機會。

「人非人等」這句,是總稱八眾。八部眾中,有似人而又不是人的,如緊那羅、摩睺羅伽,有完全不是人的,如龍等,所以說人非人等。

以上所說,正是顯示山河大地,有情無情,無論哪一個,都是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教化的對象。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執金剛神」,梵語是「跋闍羅波膩」。「跋闍羅」譯為「金剛」,「波膩」譯為「手」。因為手執金剛杵,所以叫「執金剛神」;或者又稱「金剛密跡天」、「金剛手」、「金剛力士」等;因為統領五百夜叉,所以又叫「金剛夜叉」。

這可稱為佛教守護的神,在寺院大門旁供奉的有兩個王,右是金剛神,左是密跡力士;右面表示的是善,左面表示的是斷惑。所以右面的是開著口成為阿字,左面的是閉口成為吽字,叫做阿吽二將。其實是一王的變化,二王實在是一體。

總而言之,是觀世音菩薩現此神相而來說法之意。「金剛」,是堅固之義,如果以這個堅固斷惑生善,則精神一到,何事不成?任他如何的困難,金剛堅固之力也能打破。「執金剛」,不外是表示人格的堅忍不拔。

以上是觀世音菩薩著名的三十三身、十九說法,到這裡已講完。三十三身從第一現佛身,到最後現執金剛神身,有三十三身,分為十九次說法。其實,照理講並不限於三十三身,三十三身是指的無盡的意義。三十三身、十九說法,現在列為圖表如下:

三十三身、十九說法,即如以上所說。

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三十三身指的是多數,並非單指這三十三身。我們不妨看為宇宙一切的事相能啟發我們生起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心的,皆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前面從現佛身到現執金剛神身,是示現觀世音菩薩各各不同的現身,稱為別答,這段是總答。

佛陀總答道:「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成就像前面示現的大功德,現種種的形,遊諸十方世界,度脫一切眾生。」

「三十三身」,是示現無量數。就這段文的「以種種形」一句亦可明白了。

本來,觀世音菩薩的本地,早為正法明如來,法身遍滿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本來早已成佛的觀世音,應眾生之念,分身化現,因為是處處身,所以處處現。恰如天空一輪明月,萬水萬現。這即是說不光是三十三身,不光是十九說法,觀世音菩薩可以現幾千幾百億萬的身,可以說幾千幾百億萬的法。《金光明經》中說:「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這個就叫做:「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四、瓔珞供養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是故」,是承上起下之詞,觀世音菩薩因為有如上的種種功德,所以佛陀勸眾生應該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如前面所說的這個「一心」最為重要。

如果不是一心,則精神散漫,不能夠得菩薩十分的功德;心若專意,則精神集中,所求無有不應。

這個「一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如果口常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意常思想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身常具有恭敬禮拜的誠意,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和觀世音菩薩的身口意三業一致。把潛在我們心裡頭的觀世音菩薩喚醒,我們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合一,把這個心做為供養。

「供養」,供給資養之義,這裡面包含有種種的法,現在要說的是三業供養。在《法華文句》中說:身業供養是禮拜,口業供養是稱讚,意業供養是觀想相好。在《大日經》中又分為理供養與事供養。會其理而證入的,稱理供養;盡心竭力營辦香花果品等供養的,稱事供養。理與事,事與理,圓融無礙,如果心會其理,則身現其事;如果身現其事,則心會其理;理與事一致,心與身一如,方具恭敬誠意之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