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本寺廟 面臨財務寒冬

潘楠慕 |2020.10.25
2421觀看次
字級
重要宗教節日吸引大批信眾,也帶來許多捐款,是寺廟重要收入來源。圖/美聯社
儘管受防疫規定限制,教會仍可透過網路進行虛擬宗教儀式。圖/美聯社
一些教會缺乏資金,被迫關閉。圖/美聯社
一名遊客在大佛塑像前參拜,場面冷清。 圖/法新社
新冠疫情讓許多寺廟的訪客大減。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日本寺廟原本已受到人口萎縮、信徒數量減少的衝擊,新冠疫情爆發後,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讓許多寺廟的困境加劇,甚至面臨財務危機;《日經新聞》的訪調顯示,約有五分之一的廟宇,正考慮與其他寺廟合併或關閉。

日本寺廟為民眾和信徒提供各項服務,包括祈福儀式、主持喪禮,或者前往信徒的住所背誦經文,協助民眾追悼祖先。這些服務能帶來一些捐款,至於盂蘭盆節(Bon)和彼岸節(Hiigan)等傳統佛教節日期間,民眾奉獻的金額通常超過一百五十萬日元(約新台幣四十萬元),寺廟的運作、維護費用和僧侶的工資,均靠這些收入支撐。

然而,在疫情爆發前,日本寺廟就面臨出生率下降和人口減少導致收入下滑的困境。淨土信州本願寺研究院(Jodo Shinshu Hongwanji-ha Research Institute)的調查顯示,二○一五年時,逾四成日本寺廟的年收入已不到三百萬日圓。

疫情來襲,讓寺廟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今年六月,日本佛教聯合會(Japan Buddhist Federation)對全國約三百六十座寺廟的調查顯示,逾七成寺廟的收入因疫情影響而減少,也擔心無法維持營運。在收入下降的寺廟中,有一半表示收入銳減逾四成。此外,約四分之一的寺廟坦言,目前的收入「無法支應寺廟運作」,約兩成寺廟正考慮關閉或合併。

大阪府坂井市一所寺廟的住持表示,過去幾年,他會拜訪鄰近地區的家庭,但是今年情況因疫情完全改變。從七月起,許多家庭婉拒他的訪問,一位信徒坦言,這是因為他們家中有年紀較大的成員,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高;一些信徒則表示,疫情讓孩子無法回家度假;這些情況導致許多信徒延後或取消祈福儀式,也讓該寺廟今年收到的捐款額不到往年的一半。

這名住持表示:「今年夏季,我探訪民眾的次數急劇下降;我原本與約兩百七十戶家庭保持聯絡,如果疫情無法消退,我不確定是否還能維持與他們的關係。」

許多寺廟表示,目前已無力負擔固定支出,只能靠積蓄苦苦支撐;一些寺廟正尋求以創新方式,開發新的收入來源,例如透過網路的宣傳吸引遊客。千葉縣市川市的一座寺廟靠著網路推廣,讓祭品和商品銷售的收入增加數倍。

然而,成功突破困境的寺廟仍屬少數。專家指出,影響寺廟熱門程度的因素眾多,包括寺廟特點、所在位置、交通等。

為了協助寺廟度過疫情衝擊,由和歌山縣及周邊地區兩百多座寺廟組成的近世新義真言宗(Shingi Shingon)決定,將每座寺廟應繳納給該教派的費用減少四分之一。

在大正大學擔任講師,也是靜岡縣一所寺廟副住持的高瀨顯功(Akinori Takase)說:「佛寺的維護費用相當高,如果疫情的影響持續,可能有更多寺廟無以為繼。」

高瀨說:「廟宇對地方社區很重要,一些廟宇舉辦『落語』(rakugo,日本傳統表演藝術,類似相聲)和其他形式的表演,成為當地居民的休閒場所。」

對於當前寺廟的困境,高瀨說:「受限於日本憲法的政教分離規定,政府很難直接提供援助;現階段的做法是由各教派詳細調查每座廟宇的狀況,然後根據寺廟規模提供協助。」

適者生存 疫情篩檢美國教會

新冠疫情讓美國許多教會的營運狀況不佳,但也促使一些教會加快變革腳步,透過網際網路吸引全美甚至全世界的教徒。

猶太拉比(rabbi,猶太法學博士)史坦頓表示,今年他已在卧室主持多場葬禮,也在他服務的教堂使用網路視訊軟體Zoom主持九月的猶太新年(Rosh Hashana)和贖罪日(Yom Kippur)儀式。

史坦頓表示,疫情為宗教帶來劇變。他表示:「這猶如宗教的『審判日』(day of judgement)。」他並指出,儘管疫情讓人們對精神安慰的需求激增,美國許多猶太教堂和基督教堂卻面臨財務危機。

許多教堂門可羅雀,捐款狀況也非常冷清。據統計,美國目前已有近九萬個宗教組織向政府申請「薪資保護計畫」貸款。即使如此,疫情仍可能迫使美國五分之一的宗教場所在未來十八個月內關閉。

史坦頓指出,企業界認為,讓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倒閉,有利整體商業環境,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教會。他指出,愈來愈多美國民眾認為自己屬於無神論、不可知論或「沒有特定信仰」,但許多宗教機構忽視這個趨勢,因而陷入困境。

另一位猶太拉比史普拉特也指出,基督教堂和猶太教堂原本是美國民眾精神生活的重心,但隨著瑜伽、冥想和養生產業快速崛起,使得民眾對教會的依賴程度日益降低。

史坦頓與史普拉特都認為,讓落伍的教會自然淘汰,有助順應時勢的教會長久存續;近半年來,參加虛擬宗教儀式的人數持續增加,而且不受教會的地理位置所限。

史坦頓與史普拉特所屬的教會都位於紐約,但現在他們教會有來自舊金山和西雅圖的常客,也與遠在佛羅里達州和愛爾蘭的教眾對話。史坦頓表示,只要有意願變革,跟上時代潮流,教會依然能長遠發展。

在家慶祝 印度宗教祭典新常態

印度的宗教節日被新冠疫情打亂,許多民眾和企業錯過了慶祝活動;不過,信眾已開始在家中慶祝節日,也在Zoom、臉書等社群媒體直播慶典,逐漸適應「新常態」。

今年三月,印度政府決定實施全國封鎖以應對疫情,民眾開始感受節慶活動受到的影響;總理莫迪要求民眾避免在三月九日、十日的色彩節(Holi)活動中相互塗抹彩色原料;四月的復活節(Easter)、五月開齋節(Eid ul-Fitr),民眾也只能在家慶祝、祈禱。

八月雨季結束後的象神節(Ganesh Chaturthi)也是重要節慶,信徒會拜訪親朋好友,並把黏土和石膏製作的雕像浸入河水、湖水或海水。但今年印度採取嚴格的封鎖措施,公開慶祝活動也被取消。

印度節日慶典通常吸引大批民眾捐獻,也有助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德里一名商人卡恩(Haider Ali Khan)說:「我們在節日拜訪親朋好友,分享食物,但今年只有節日,沒有慶祝活動。」他表示,節慶飾品、商品的銷售狀況,遠不如去年。

今年的宗教慶祝活動被取消,許多人轉而運用社群媒體進行儀式和祈禱;孟買的IT專業人員納尼克(Gaurav Naik)說:「病毒肆虐,但我們並未錯過節慶,我學會在網路上觀看影音,這是很棒的體驗。」

一些節日籌辦單位運用最新科技,除了在社交平台直播各種祭典,也正開發應用程式,讓信徒能夠在網路上捐款。

環保人士也樂見慶典改以虛擬方式舉行,以象神節為例,民眾把雕像浸在水裡,導致大量有毒化學物質汙染水源,但今年民眾把雕像浸在浴缸和水桶裡,汙染狀況大幅減少。

受疫情所限,即將到來的耶誕節、印度教新年等重要節日,氣氛預期將比往年安靜,但印度民眾已開始調適新的生活型態,並以創新方式慶祝宗教節日,繼續享受過節的喜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