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的大門如一座可翻開的書卷。
圖/林政儀
書店內部一隅。
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二○○八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記者多德森(Sean Dodson)發表全球書店專題評論〈頂級書架(Top shelves)〉 ,將荷蘭馬斯垂克天堂書店(Boekhandel Dominicanen)評為世界第一。
心想,是怎樣的書店能獲此殊榮?直至我們佇立在天堂書店前,望著設計成書本的大門,才初步領略天堂書店經營者由衷歡迎書客的真率誠摯──書店設計團隊將大門設計如一座可翻開的書卷,當大門一闔上便成為一本書,於是我們踏入了屬於書的天堂。
天堂書店現址原是聖道明會的多明尼加教堂(The Dominican church),這座落成於一二九四年的教堂,在一七九四年拿破崙占領馬斯垂克時,教堂內的聖道明會神職人員不幸被驅逐而出,於是多明尼加教堂終至荒廢。
直至一八一五年拿破崙滑鐵盧戰役大敗,隨之法蘭西第一帝國崩解,同年馬斯垂克重新歸還荷蘭聯合王國,然而多明尼加教堂卻沒有恢復往昔的宗教使命,先後成為市政府保管檔案的倉庫、法國騎兵馬舍、拳擊賽場、消防署裝備庫、女子手球賽場、自行車停放所、汽車展銷場和音樂廳等。而令人慶幸的是,教堂建築自落成以來未遭受大規模破壞,建築狀態大致良好。
直至二○○四年,馬斯垂克市政府與荷蘭連鎖書商瑟萊克斯集團(Selexyz)決定攜手合作,將教堂改造成一座大型書店,基於保護古蹟的完整性,雙方在合約中附加條款特別載明:「在教堂內設置的書架必須是可拆解的,不得損傷到教堂建築本身,且在教堂建築牆面上也不能使用任何釘子。」
二○○五年,瑟萊克斯集團聘請荷蘭Merkx+Girod建築事務所對教堂進行內部修復與設計,在廊柱之間,用黑色鋼架搭建起一座三層樓高的書廊,書廊不僅沒有破壞到教堂建築,亦創造出奇佳的書店空間動線。而設計方案中保留廊柱挑高的壯觀空間,使人們能在深具歷史意義的空間中舒適地選書。
二○○六年十一月,天堂書店正式開幕,其兼容古典與現代的設計不僅令人讚賞,也為Merkx+Girod建築事務所贏得二○○七年倫斯韋爾特室內建築師大獎(Lensvelt de Architect Interior Prize)。
然而,二○一二年連鎖書商瑟萊克斯集團瀕臨破產危機,於是瑟萊克斯集團不得不選擇與二手書連鎖商德.思蕾赫特(De Slegte)進行整併。
整併後,集團依舊繼續經營天堂書店,但天堂書店仍處於經營危機之中;二○一三年底,書店經營團隊對外宣布:「天堂書店將於二○一四年一月正式關閉。」
面對如此困境,天堂書店總經理托恩.哈馬斯(Ton Harmes)和職員為了挽救書店,決定在網路上發起募資活動。托恩.哈馬斯在臉書上發布一則讓天堂書店存續的訊息:「我們希望您能在世界最美書店度過更多的時光,我們將與讀者風雨同舟,請為我們書店嶄新的未來進行投資,我們稱您為天堂書店的朋友。」
二○一四年三月七日,托恩.哈馬斯等人發起募資活動正式開始進行,一周後募資金額已達十萬歐元;同年三月二十一日,托恩.哈馬斯等人從原經營公司購得天堂書店的經營權,並對外宣布:「天堂書店將作為獨立書店,再次開業。」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