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評析】 作為小中心的越南阮朝

文/尚智 |2020.10.14
2081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對越南而言,在一千一百多年北屬中國的歷史,從反抗中國統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本身的民族認同。「二徵夫人」的故事自古在越南廣為流傳,並為越南人所傳頌,就是一個常被學者提出的事例。

根據中國史書記載,徵氏姐妹最後被東漢大軍所斬殺;但越南史書則說,她們兩位抗戰到底,最後跳入紅江支流的喝江自盡。直至今日,二徵夫人仍被越南人當作民族英雄。

有西方學者把二徵夫人的故事,置入越南早期民族主義的脈絡中理解。曾任日本駐越大使的小倉和夫說得更為明白:「對中國統治的反抗,是越南國家統一的原點,也是越南民族主義的泉源。」

越南與中國為鄰,在長期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塑造出自己的民族認同與自主意識,也成為在中華世界秩序內中南半島的「小中心」。韓國學者白永瑞指出:古代東亞存在著多個由小中心形成的重層世界,這些小中心藉由中國的華夷觀,將其適用於自己的周邊地區,進而形成自己的「小規模朝貢體系」,例如朝鮮在滿族建立清朝以後,便以「小中華」自居。

阮朝建立後,越南本身的「周邊國家」,真臘、暹羅等國皆來獻方物。嘉隆六年(一八○七),封真臘匿禎為高綿國王,並贈銀印,定三年一貢,成為越南的屬國。明命九年(一八二八),南掌來貢。明命帝在不影響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以相同的自信與心胸,面對西洋諸國與北方清帝國的商人,甚至出現「柔懷遠人」的話語。但另一方面,明命帝對清國商人仍感頭痛,雖然「朝廷柔懷遠人,亦不禁之,奈彼等狡詐百出,多有將米粒暗投清國,與潛往下洲,再買鴉片禁物,將回兌賣」。越南學者朱海亦指出「柔遠」是阮朝對待華人的基本政策,足以顯示越南阮朝成為中南半島小中心的自信。

越南能成為中南半島的小中心,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擁有令周邊(更為弱小)國家畏懼的軍事力量;真臘素與暹羅不和,而越南出兵使「暹人大恐」,故尋求越南保護。二是掌握相對「周邊國家」更多的中華文化,真臘人「多慕漢風」,透過越南的「教化」,「蠻俗漸改」。因此,越南形成在東亞朝貢體系中重疊的與雙重的朝貢關係。

越南大量吸收中華文化,但非無條件、無意識的全盤接受。根據台灣學者朱榮貴對河內文廟的研究顯示,雖然現今孔廟只剩古蹟空殼,但越南在法國殖民以前的歷代帝王大多提倡儒學,透過儒學的越南化(或稱為在地化),以增強越南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抵抗中國對越南在軍事與文化等方面的壓力。舉例來說,崇尚儒學的明命帝,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很有自信。明命十二年(一八三一年),設大朝儀於太和殿,他向群臣說:「朕歷觀前史,不惟我國從前所無,而北朝自清人建國以來,亦已久廢。今舉行之,儻清人易世之後,典禮既失,亦將於我大南取,正視之,北朝更有光焉……清朝祭天,一年凡二,亦為瀆祀,皆不足法者,惟我。」隔年,明命帝在禁止商船仿效清船的上諭,甚至說出「朕為天下主」之語。

對越南而言,掌握中華文化的能力是在中華世界秩序內,成為中南半島小中心的一大文化優勢。進一步來說,清朝是滿族入主中原,明命帝並不認為北方清國在文化上更為優越,越南自稱「大南」,頗有與「北朝」相匹敵之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