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撞政局 歐美都有感受

潘楠慕 |2020.09.27
1362觀看次
字級
美國總統川普辯稱當初淡化處理疫情是為了避免引發恐慌。圖/美聯社
英相強森原本對新冠疫情毫不在意,結果自己染疫住院。 圖/美聯社
漢普頓的生活品質極佳,將吸引許多人遷入。圖/美聯社
疫情使美國社會的對立狀況惡化。圖/美聯社
一些美國民眾無視疫情,要求開放經濟。圖/法新社
疫情降低了英國民眾因脫歐產生的分歧。圖/美聯社
德國民眾信任政府對新冠疫情的應對措施。圖/法新社
疫情引發義大利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圖/法新社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堅持經濟優先,對新冠疫情處置不當。圖/美聯社
新冠疫情讓邁阿密成為許多民眾遷居的目的地。圖/美聯社
哈德遜郡具有交通便利、教育環境優良等優點。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新冠病毒疫情已導致全球多國陷入前所未見的經濟衰退,但歐洲的大規模補貼計畫讓許多民眾對困境的意識程度不足;不過,隨著紓困措施陸續到期,許多人會發現經濟正快速墜落深谷;這種「不定時炸彈」,可能對歐洲、美國的政治局勢產生重大衝擊。

研究歐美政治態度的非營利組織「共同點」(More in Common)發表的《新常態》(The New Normal)報告指出,對許多歐洲民眾而言,新冠疫情仍是一場相當遙遠的災難。

這項報告對七個國家的一萬五千人進行訪調後發現,歐洲地區受訪的民眾,對新冠病毒致死風險的認知程度偏低,德國、波蘭僅百分之五,義大利為百分之十八。另外,歐洲受訪者中,只有約百分三十意識到疫情與失業的關聯,德國甚至只有百分之十二。

相較之下,在疫情相關就業保障措施規模較小的美國,由於失業率攀升,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受訪者了解疫情引發失業率升高。美國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和死亡數持續攀升,也讓更多民眾了解疫情的風險。

不過,疫情對各國民眾的政治態度產生不同影響;在疫情控制較理想的德國、荷蘭,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民族自豪感上升;英國民眾在「疫情讓多數人互相關心」、「公民有責任遵守社交隔離和其他規定」以及「我應該向醫務和相關產業的人員表達感謝」等選項的認同度最高,顯示疫情有助化解脫歐造成的社會分歧。

然而,義大利、法國和波蘭卻面臨負面衝擊。訪調顯示,義大利民心思變,法國認為他們缺少一位能夠為民眾表達不滿情緒的反體制領袖,波蘭民眾則擔心社會分裂的狀況惡化。

報告指出,義大利近五成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導致財務狀況惡化,希望改變現有的政治體制,甚至有四成民眾支持極右思想。不過,民眾雖然對政府不滿,但有八成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同胞「在這場公衛危機中表現出空前的團結」。

法國民眾也對政府應對疫情的方式頗有怨言,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要讓國家恢復秩序,需要一位願意打破既有規則的強大領袖」。報告指出,民眾的政治態度若持續轉向,可能促使右翼民粹主義再度興起。

波蘭的新冠疫情相對較輕,但民粹主義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is)在今年春季封鎖期間試圖舉行選舉,讓許多波蘭民眾擔心政治陷入分歧,且只有三成五的受訪者對現任政府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有信心。

美國社會在川普執政後出現分歧,疫情似乎讓這個問題進一步惡化;訪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下降、分歧加大,並預期政治局勢難以穩定。

由於疫情尚未結束,各國民眾的政治態度仍可能轉變;不過,訪調凸顯的民意訴求,應可作為各國領導階層施政的依據,包括「政府不應過度關心富人和大型企業」,「企業需停止在海外避稅」,「工作機會遷回國內」,「提升薪資平等」等。

生活型態改變 二線城市崛起

新冠病毒疫情對人類造成前所未見的衝擊,甚至永久改變某些生活型態;疫情導致許多育有子女的父母遷離都會區,將使城市的人口年輕化,且住房在城市建築的比例升高,商辦和商店的數量則下滑。都市計畫專家指出,以美國而言,擁有便利生活設施的二線城市將是疫情下的贏家。

研究城市發展的佛洛利達表示,流行病確實會改變城市的情況。以紐約為例,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九年的流感爆發後,生活型態的改變促使紐約市蓬勃發展;如今,新冠疫情也將對一些城市產生同樣的效果。

佛洛利達居住在多倫多,疫情封鎖期間帶著家人前往邁阿密避疫,疫情降溫後才返回住家;他說:「這座城市已經改變,原本沒有的快速配送商品服務,現在出現了。」

他並指出,目前約有四成的勞動力遠距上班,這個趨勢很可能會在疫情結束持續。中產階級開始尋找新的生活空間,隨著他們的移動,相關產業也將轉移,例如餐飲、水電或美容沙龍。

這些擁有一定財力的族群,會遷往「真正的好地方」,尤其是擁有便利交通運輸、優秀教育環境、優質餐飲服務和文化氣息的城市。

佛洛利達表示,自二○○○年以來,美國二線城市已大幅轉型;這些城市的連鎖商店或奢華品商店較少,但空間比一線都市廣闊,還有許多好餐廳和娛樂場所。哈德遜(Hudson)、漢普頓(Hamptons)和邁阿密(Miami),都是理想地點。

佛洛利達指出,一些大城市原本就存在生活成本昂貴、人口密度過高和交通壅塞等問題,新冠疫情則讓這些大城市的吸引力進一步降低。

他表示,疫情帶來的遷居趨勢將使許多二線城市受惠,順勢崛起,但一些資源不足和長期處於困境的城市(如底特律),將持續沒落。

民粹主義作祟 疫情管控凸搥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一些領導人的處置方式引發爭議,尤其是美國、英國和巴西;政治專家指出,這些國家目前都由擅長操弄輿論的右翼民族主義者掌權。

曾在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執政時擔任唐寧街公共政策主管的蒙特(Ferdinand Mount)點名美國總統川普、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和英國首相強森,「別說是新冠疫情,就算是小規模流行感冒,也不該交給他們負責」。

蒙特表示,美國、英國和巴西並非最早受新冠疫情衝擊的國家,有充足時間做好準備;美國在公共醫療照護方面的支出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多,也有私人醫療照護。

然而,在歐洲和中國大陸度過疫情高峰期之後,美國和巴西的新冠感染病例數仍迅速攀升,英國則是歐洲染疫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德州和亞利桑那州的疫情持續升溫,這幾州的州長和川普的做法類似,在疫情爆發初期宣稱不能因防疫拖垮經濟,卻導致疫情失控且經濟衰退,兩頭落空。

蒙特指出,這些國家和地區都由右翼民族主義者掌管,他們並不尊重專家的意見;印度、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也有類似狀況。這些領導人或特立獨行,或訴諸民粹,靠著吸引選民注意力取得政權。選戰的勝利讓這些領導人過度自信;登上權力頂峰後,他們最常見的特點之一就是傲慢,認為能夠以打選戰的風格治理國家,對於專家的警告和匯報不以為意,甚至認為自己國家的疫情不會太嚴重。

川普、波索納洛和強生在疫情初期都做了最差的示範:他們不願配戴口罩,並與民眾握手;波索納洛最終確診,強生更因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療。

蒙特表示,這些領導人即使後來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仍不願坦承錯誤,甚至一再宣稱已戰勝病毒,或者倉促推出疫苗;即使引發抨擊和爭議,仍有大批群眾支持這些民粹領導人。

蒙特認為,新冠疫情凸顯了右翼民粹主義的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領導人並非極權統治者或獨裁者,甚至擁有民意基礎;如果右翼民粹主義者繼續掌權,未來出現新一波公衛或其他危機時,民眾將再度遭到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