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 黃州惠州儋州(中)

文/陳牧雨 |2020.09.15
6639觀看次
字級
眾所周知,蘇軾的宦途非常坎坷多舛。被貶謫的生活,從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被調離京城開始。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眾所周知,蘇軾的宦途非常坎坷多舛。被貶謫的生活,從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被調離京城開始。然而最悲慘的遭遇,卻是元豐二年(一○七九)因烏台詩案被貶謫至遙遠偏僻的黃州。

此時雖然有「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的官名,實際上卻無俸祿,還須得因朋友借他一塊地耕作才能稍微餬口。蘇軾為這塊地取名「東坡」,也自號「東坡居士」。從此,以「蘇東坡」這個名號為世人所熟悉。

生活雖然困頓,東坡居士的藝術成就,卻反而達到一個巔峰,這期間他不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赤壁懷古〉及〈赤壁賦〉,並且以書法書寫了兩首黃州詩,也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

雖然東坡習慣在困頓的生活展現他豁達的一面,然而初到黃州時,偶然看到一株中原名花,大為驚訝之餘寫下了有名的〈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詩中有:「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這樣的句子,想到自己與海棠名花俱流落天涯,還是有些傷感的。

蘇東坡於元豐七年(一○八四)離開黃州,並在元祐元年(一○八六)回朝任禮部郎中等官職。

然而在紹聖元年(一○九四)又被哲宗貶謫至更遙遠的嶺南惠州。嶺南實在太遙遠了,所以這次他只帶自己的小兒子蘇邁和侍妾朝雲,以及另外兩個僕人,就上路了。

來到瘴癘之地,古稱天涯海角的嶺南,東坡卻仍然不改他豁達的心性。

首先,他發現嶺南的荔枝甜美無比,因此寫了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詩: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甚至在詩中高興得認為能到嶺南真是一件好事:「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甚至還有一首〈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不管東坡是苦中作樂,或者真的是豁達到隨遇而安,這些看起來在惠州活得愜意的詩句傳回了京城,惹得當時宰相章惇非常不高興。

於是又把東坡貶謫到更南邊,而且已經出海到不折不扣的天涯海角──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

此時的東坡已經六十二歲高齡,先後兩位妻子都不在了,而跟隨他到惠州的愛妾王朝雲也在惠州任上過世。

東坡孤身帶著幼子乘船離開了廣東惠州。

出道儋州,當道連官舍都不讓住,東坡寫到當年的慘況:「此間居無室,食無肉、病無藥……」真是可憐至極。

後來當地的百姓見他可憐,建了三間簡陋的茅屋讓其居住。勉強有一遮風避雨的地方。東坡還為這些茅屋取了一個文雅的名字「桄榔庵」,並且融入了當地的生活,在當地大力興辦學堂,倡導讀書。

元符三年(一一○○),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簾聽政,下詔讓蘇軾北還。東坡在北歸的途中路過金山寺,當時金山寺的方丈藏有十年前李公麟所作蘇東坡畫像,當時六十六歲的蘇東坡在畫像前佇立良久,回憶往事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他一生最後一首詩作〈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六十多天後,蘇東坡逝世於常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