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6】隨堂開示錄 229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24 出家的十種好處 4-2 第五十三期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

星雲大師 |2020.08.27
1484觀看次
字級
佛教的出家生活,男眾不但可以參加短期出家,甚至成了一位正式的出家人後,不習慣僧團生活,又回到社會上去,還是有機會再進入僧團,能多次,不受限制;在南傳佛教國家,出家、在家,然後再出家、再在家……都是很平常的事。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我們在世俗的生活裡,牽掛太多、計較、比較太多,哪能放下、自在呢?人間究竟什麼最好?解脫自在最好啊!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24

出家的十種好處 4-2

第五十三期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
時間:2005年7月31日
地點:佛光山雲居樓

佛教的出家生活,男眾不但可以參加短期出家,甚至成了一位正式的出家人後,不習慣僧團生活,又回到社會上去,還是有機會再進入僧團,能多次,不受限制;在南傳佛教國家,出家、在家,然後再出家、再在家……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女眾除了式叉摩那六法戒,也就是帶髮修行,可以隨你來來去去,不過等到正式剃髮出家,就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所以,在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的男眾要剃頭,而女眾就給予方便。
現在男眾都把頭髮剃了,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感受?像我出家已經六十七、八年,每兩個星期剃頭一次,每次剃頭都非常舒服痛快,你們有這個感受嗎?
佛光山舉辦短期出家已將近二十年了,最初辦的時候,有好幾千人來報名,場地實在是容不下!這一次聽說也有六百多人來報名參加,可見得人慢慢地在追求世間名聞利養、物質生活以外的體驗。
歷屆的短期出家,我依據《出家功德經》、《法苑珠林》、《大寶積經》等講說「出家的好處」,講了不只十講。你們難得發心短期出家,我雖然一生不鼓勵人出家,但是在各位面前,又不得不講一點「出家的好處」給你們了解。因此,在各種出家的好處當中,我列舉十點說明。
第一、出家遠離煩憂,心無罣礙:不管你們的生活是富貴或貧窮,心中多少都會有罣礙。就是富如王永慶、林百里、張忠謀,心裡就沒有罣礙嗎?會掛念父母年紀大、掛念小兒小女的將來、掛念夫妻生活能投緣嗎?掛念親戚朋友會陷害我嗎?掛念政治會不會破壞我?掛念颱風、水災的傷害會不會輪到我?甚至綁票、車禍……會不會侵害家園?心中會有種種的罣礙與壓力。
十方諸佛讚歎娑婆世界的眾生為「堪忍」,因為娑婆世界是一個堪忍的世界,必須要靠很大的力量來忍受各種壓力。世間上的人都是在「忍耐」裡過日子的,因為有職業的壓力、愛情的壓力、親情的壓力……可以說,一個人要沒有壓力,逍遙自在,實在不容易啊!
雖然各位只是短期出家,但是這一個星期中,你也要慢慢體會「放下」的可貴。再說,出家的生活,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牽無掛啊!就如〈順治皇帝讚僧詩〉說:「朕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閒。」過著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生活,難道不會感到很美好嗎?所謂「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啊!
第二、出家遠離束縛,淡泊灑脫:有名,名如枷;有錢,利如鎖;名枷利鎖不會束縛我們嗎?親愛的妻兒,不會束縛我們嗎?身體的疾病,不會束縛我們嗎?活在世間上,身體有老病死,心裡有貪瞋痴,所以不得自由;就是過去有多少的理想、抱負,又都實現了嗎?現在出了家,這些束縛都遠離了;對於功名富貴淡泊了,心裡的貪瞋痴煩惱減少了,也就逍遙自在了。所以,人間究竟什麼最好?解脫自在最好啊!
第三、出家遠離計較,一切平等:在家生活中的煩惱、痛苦從哪裡來?從計較、比較中來;計較、比較讓我們的生活不能逍遙自在。出了家,不跟人計較、比較,有錢也好,沒錢也好,貧富是平等的;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男女是平等的;老人也好,青年也好,老少是平等的。
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字叫做「觀自在」,你觀照自己能自在嗎?你見到一個不歡喜的人,會自在嗎?到了一個新環境,好或不好,都能自在嗎?遇到事情,不管順利與否,能自在嗎?大部分的人,觀人不自在、觀境不自在、觀事也不自在,那麼,觀心,看看自己,就更不自在了!原因是什麼?我們在世俗的生活裡,牽掛太多、計較、比較太多,哪能放下、自在呢?現在,你們好不容易挪出一個禮拜的時間,來參加短期出家,這種勇氣、智慧和擔當,是很不容易的啊!
一個年輕人去爬山,不小心從山上滑下來,好在抓到山壁上一棵小樹的樹枝,但是往下一看,萬丈深坑;往上一看,峭壁懸崖。這事怎麼得了,不由得大叫:「佛祖啊!快來救救我啊!」咦!佛祖真的來了,佛祖說:「年輕人啊!我實在很想救你,就是怕你不聽我的話。」年輕人趕緊說:「佛祖,都到了這個時候了,我還會不聽你的話嗎?你隨便講我都願意聽,只要你能救我啊!」佛祖一聽,說到:「好,既然你願意聽我的話,那麼,你把手放下來!」「啥!手放下來,還得了?」年輕人反而抓得更緊。佛祖沒有辦法,只好說:「你不放下,我怎麼能救你呢?」所以,各位到這裡參加短期出家,一定要先有「放下」的想法,放下才可以逍遙自在啊!
第四、出家遠離欲望,無求知足:你們現在坐在這裡聽我講話,你們還會想到發財的事嗎?沒有這個欲望。會想去跳舞、看戲嗎?會想到股票的漲跌嗎?沒有這許多欲望了。所以,人有這麼一時一刻欲望減少,就會輕鬆自在。人生為了多錢,求財、求利、求功名富貴,求這個、求那個,甚至還要求人,所謂「登天難,求人更難」啊!「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生另有一番滋味啊!
蔣經國先生在世的時候,有一次開會要我參加。當時蔣經國先生的許多部下,有些話不敢在他面前講,就有人跟我說:「你來講。」為什麼要我講?因為我不求官、不求財、不計較,不畏懼什麼,也就可以放言高論啦!所以,那一次難得的機會,我跟他提到要開放、不要戒嚴,要促進、包容人才的發展,不要敵對、仇視民眾。
經過沒多久,開放准許到大陸探親,甚至後來也解嚴、准許出外觀光。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講的話有用?不過,我覺得蔣經國先生不大喜歡聽部下講話;為什麼要聽你的,難道你的意見會比我好嗎?咦!我是出家人,「心佛眾生,一切平等」,我們在平等裡,無求、滿足,無欲則剛,滿足則富啊!所以,出家人上與君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有的人看到我們出家人,會很無奈地說:「哎!好可惜喔!怎麼出家了?」我心裡就想:「好可惜喔!你們怎麼不出家?出家無欲知足,真得很好。」不過,有的出家人也有煩惱,就是出家出得不好,為什麼?因為他還有很多的欲望,不能知足。台灣客家人有一句話真好!我們福建人見人會問:「你呷飯嘸?」「呷飽啊!」「呷飽」沒什麼意思,客家人的回答是「足了」,也就是我不但吃飽,還很滿足呢!這個境界就不一樣了。所以,人要先有滿足感,出家就會快樂。(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