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鄉土】綠川和兩座百年老橋

文/丹青 |2020.07.29
2845觀看次
字級
綠川中山綠橋。 圖/丹青

文/丹青

綠川乃流經台中市區的四大河川之一,近台中火車站,早在清朝即有人文發展。筆者就讀高中以前,居住台中,猶記初中的國文課本,有民國作家錢歌川〈新夏台中行〉一文,所寫的1930年代綠川,尚有小舟搖櫓,咿呀船遊之閒趣,筆者雖未見及,但少時對綠川兩岸之綠意盎然,亦頗有印象。

綠川源自北屯區,流經北區、東區、中區、西區、南區,於烏日、大里附近匯入舊旱溪,百年來,它多已被城市發展所開發的馬路覆蓋,世人習稱的綠川,大多指火車站附近,自民族路到中正路(後更名台灣大道)這段精華流域。

近年來,台中市政府為挽救老市區之沉淪,亦仿效幾年前柳川之整治,以水岸廊道和汙水淨化、生態景觀並進的方式,將此段綠川給予大改造,2018年完工後,翻轉了綠川給人的舊印象,成為市區打卡、拍照的熱門景點,對舊市區的繁華復興有所助益。

儘管有人對綠川的整治工法和實際的汙水處理效果有所質疑,但就歷史而言,至少讓民眾重新認識兩座百年老橋,這對台中歷史的了解是有幫助的。

其中,中山路上橫跨綠川的「中山綠橋」,日據時期叫「新盛橋」,是日人在1908年,為慶祝縱貫鐵路通車而興建,為當時總督府的直轄工事,也是台中市現存日據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此橋為拱形橋梁,寬10公尺,長22公尺,附有燈柱及欄干,欄干開口有新藝風格鑄鐵間隔,當時是東亞數一數二的橋梁建設。

政府遷台後,此橋更名「中山綠橋」並經歷改建,此次綠川整治,「中山綠橋」亦再加以整修,期能重現昔日新盛橋的歷史風貌。如今,從「中山綠橋」往「櫻橋」的川景拍照,是最美麗的取景鏡頭。至於位在台灣大道上的櫻橋則完工於1915年,橋四端有高聳的橋塔造型及歐式風格鍛造欄干,更見當年建橋工程之進步及藝術化。

當時台灣大道擴建改造後將整個櫻橋覆蓋,各界皆以為櫻橋應已消失。然於此次綠川整治開蓋時,才見舊日櫻橋遺蹟還在,遂於台灣大道上重新復刻一個櫻橋的外觀,讓民眾感受百年前的時光。

至於隱身橋下的櫻橋舊址,則當古蹟保存,並保留原生牆面及橋身,橋下空間打通,讓民眾一睹它的原始面貌,另以「夫妻樁」作為橋台基礎保護,以維持台灣大道交通及目前橋身安全,並讓百年前的綠川與現代樣貌串聯。

這兩座百年老橋,藉由綠川整治,喚起了民眾的歷史記憶,並增添台中的史蹟景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