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東萊新村山東來

文/王文隆 |2020.07.29
1646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高雄左營,是一座自日治時代便建成的海軍要塞,除了軍事設施之外,其周遭留有大量的日軍宿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為中華民國國軍接收,這地方就成了中華民國海軍重要的據點,這些日式宿舍也轉為海軍官兵的眷舍。

今日,因為老舊眷村拆除改建,許多眷舍化為國宅、新式大樓,唯仍保留著原本眷村的名字,如自治新村、自立新村、合群新村、崇實新村等,但也引入了許多原本不是村子裡的住戶。

老住戶少了或是凋零了,新住戶成就了另一股多元的風貌。在這些眷村附近,位於左營舊城北門內,交雜在義民巷與舊城巷的住宅群,有一個被稱為東萊新村的聚落,它既不是眷村,也不算自然聚落,住在這裡的居民原本來自山東,職業不是軍人,且多半是漁民。怎麼從山東到台灣捕魚來了?

這故事要從國共內戰開始講起。

山東半島的蓬萊縣與遼東半島的大連市隔著渤海灣遠遠相望,兩地之間有一串相連的長山群島。原本,這一塊地區是中共發展根據地的地方,但在一九四七年時,這一片島嶼被國軍給收了回來,成立了一個新的行政單位,叫做東萊群島設治局,意指這是一個在蓬萊縣城以東的群島。

因為島群規模不夠大,無法建成一個縣,就成立了一個等同縣級單位的設治局加以管理。由於該地扼守渤海灣口,戰略地位重要,海軍也隨著在此地建立據點。

然而,國共內戰在一九四八年年末開始的三大決戰,在東北有遼瀋會戰,在華北有平津會戰,在華中有徐蚌會戰,國共兩方的對戰,國軍皆嘗敗績。甫於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日宣誓就任行憲後第一任總統的蔣中正,不得不在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黯然下野。此時,中華民國政府所能控制的,仍有長江以南的大片江山,以及憑藉丘陵地形而掌握的山東半島,並保有青島港作為進出的窗口。

不過這局面沒有維持太久,隨著共軍在一九四九年四月渡過長江,南京與上海迅速丟失,同年六月初,青島也落入共軍的控制之下,孤懸山東半島北側的東萊群島就成了國軍在北方最後的據點。此一控扼渤海出入,截斷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聯繫的戰略要地,因山東半島全失,而最近的接濟必須從浙江省的舟山群島出發,鞭長莫及,難以為繼。基於此,國軍乃在共軍逐漸占有部分島嶼之後,於一九四九年八月決定棄守,由海軍艦艇載運願意跟著政府的軍民,前往舟山群島。之後,這批人又隨著國軍於一九五○年五月策畫的舟山群島撤退,轉赴台灣。

這些自東萊群島出發,隨著國軍來台的民眾並非軍人,但政府仍力圖安置,以報其跟隨政府的忠心,在左營舊城內覓地籌建房舍。每間房舍都不大,僅五、六坪大小,但也是遮風避雨的容身之所。

隨時間流逝,房舍逐漸破舊毀壞。然因為東萊新村的居民不是軍人,當周遭的眷村在國防部的規畫下逐步改建時,東萊新村就沒能跟上這一波改建潮,成為了一分特殊的存在。

七十多年來,因為周遭環境的變化,這個原本以山東人為主的聚落,慢慢地也交雜了高雄當地的閩南話,不復見當年的山東味,所不變的,僅有依舊低矮窄小的房舍,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